「懷孕就必須結婚」觀念害死多少人?社工接觸多位小爸媽,揭開青年生子最沉痛心聲

2018-03-23 12:22

? 人氣

縱使社會如此不友善,建構出所謂的「落跑小爸爸」,然而,在陪伴青少年父母的過程,我仍看見許多小爸爸願意以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為這段關係付出,承擔他們負的起的責任,不一定是結婚,也不盡然要共同生活,有人是利用課餘打工賺錢,支付部分育兒花費;有人與小媽媽協議分工,白天與夜晚輪流照顧孩子;有人選擇同居不結婚,共同生活一起撫養孩子;當然,也有些人選擇結婚,共組家庭。上述選擇,沒有誰優誰劣,更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負責,也不是只是一個決定,而是一連串生活決定的過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婷婷,一個19歲的小媽媽,家人的不諒解以及對於男友小漢的批判,常導致婷婷與家人的衝突,在一次嚴重的家庭衝突下,婷婷帶著孩子搬出娘家,與小漢同住,小漢開始學習協助照顧孩子,也進而與婷婷登記結婚。

婷婷懷孕時,幾次想約小漢見面皆未成功,婷婷自娘家搬出後的一次家訪,巧遇未上班的小漢,社工對於小漢的肯定與鼓勵,化解了他的防衛,聊著聊著才知小漢避不見面的原因來自婷婷懷孕後,所有關係人對他的指責與期待,「不負責任」四個字像個枷鎖重重壓在他身上,於是他選擇沉默與逃避,社工對其而言只是多了一個指責他的人,當然不願答應見面;經過此次家訪談話,小漢感受到社工的接納與理解,也開始願意敞開心坦誠面對。

社會價值總期待懷孕了就要結婚,然而,結婚並不是懷孕的萬靈丹,結婚也不代表happy endding,從此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婷婷與小漢婚後兩人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加上孩子尿布奶粉的花費,經濟的困頓導致兩人經常爭吵,在社工的陪伴與協談下,兩人對於分工達成共識,婷婷開始外出工作賺錢,小漢則負責在家育兒。

我永遠忘不了小漢問我,這種背離男主外、女主內社會主流的分工模式是否能被接受?別人會不會覺得他是個吃軟飯的男人?這些問題時,顯露出的擔憂與自卑,在我不斷的支持與鼓勵下,兩人才有了嘗試的勇氣與力量。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來自親友與社會的異樣眼光與批評壓力,常常讓兩人自我懷疑並多次想要放棄,而社工持續的陪伴與鼓勵、家人的漸漸接納以及朋友與同事的理解,成為支撐兩人堅持下去的動力,兩人也在這個家庭關係中找到了父親與母親的位置。

我常在想「父親」的定義是什麼?「父親」又該有著什麼模樣?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想像與答案,而我在青少女懷孕服務中看見了「父親」角色的多元,有提供生命的「親生父親」,有母代父職的「媽媽父親」,有隔代教養的「祖父母父親」有透過收養而成的「收養父親」,還有因著對母親的愛,進而愛孩子的「男友父親」,所謂的「父親」並非只有一種固定的樣子,而所謂的家庭其實很多元。

a
父親的角色很多元,「男友父親」因著對小媽媽的愛,也深深愛著小媽媽的孩子。(圖/想想論壇提供)

「當了父母之後才知道怎麼當父母」,這不只是一句廣告台詞,同時也是每個身為父母的人很真實的感受,懷孕、生產、育兒,對於父母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對這些未成年的小爸媽來說,負擔與壓力更顯沉重,不僅是身心理的疲憊,更多時候是社會價值與期待強加而來的壓迫感。因著這工作,讓我看到生命的韌性與可能性,不管環境多不友善,未來的路多茫然,只要有人願意理解、願意相信,願意陪伴,願意提供機會,都會成為支撐小爸媽繼續往前走的動力。而那個人,除了家人、除了社工,還可以是閱讀著這篇文章的你,以及社會上的每個人。

作者介紹|許玉姍

勵馨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女人想想】青少女懷孕下的父親角色/性別迷思)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