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對工作厭倦、完全提不起勁的他,參加讀書會後脫胎換骨?原因竟意外地簡單

2018-04-05 09:00

? 人氣

對工作的「不安全感」是主要動機

如果問年輕世代參加讀書會的動機,確實常會聽到為了追求新知識、認識新朋友等很像優等生答案的藉口,表示不是想突破一成不變的現況才參加讀書會,而是為了追求新知的那份欲求而有所行動。可是年輕世代說出這個理由後,其實還會再透露出以下的理由─「不想整天無所事事」、「就是要安排行程,才不會閒得發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代年輕人很怕空閒的感覺,閒得慌就是無所事事的意思,這樣絕對無法讓自己有所成長。很明顯地,年輕世代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為了追求新知或認識新朋友而參加讀書會,其實是想擺脫閒得發慌的感覺,不要無所事事、浪費光陰。雖然現況不糟,但是無法感到滿足、充實,就成為他們參加讀書會的原動力。

也有人直接回答「因為很閒」。年輕人當中確實有人生活忙碌,但因為現在職場業務標準化、工時短、企業政策迷失的緣故,因工作太閒而無法發揮實力的人也不少。

也有人說並不是因為任何動機才參加讀書會,這種人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們生活周遭就常有機會與陌生人交流,就算沒有刻意想認識,卻自然而然有機會產生交流。他們經常在大學課業結束後參加交流會,所以就算出了社會,下班後也會主動參加感興趣的讀書會。又因為社群媒體普及,每個人都能輕易接觸到個人舉辦的讀書會或交流會等資訊。

可是最常聽到的是如下的心聲:

「每天都在窮忙,終日往返於公司和住家之間,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公司同事思想保守又封閉,我最討厭這樣的人,卻要整天跟他們相處。」

「總覺得工作不是件快樂的事。」

因為工作繁忙而有了視野變狹窄的危機感,因為職場氛圍及同事的工作態度而產生封閉感,認為自己不適合目前負責的職務,覺得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會變成廢物,無法有所成長,進而對工作產生不安全感。這份不安全感就是促使年輕世代投入讀書會的主要動機。

多數對工作抱持不安全感的人,在參加讀書會之前就已經無法適應公司和職場環境了。他們被迫接受這樣的環境,雖然覺得不對盤,自己卻沒有為了改變而有所行動。

D先生也是相同的情況。進公司前,他一直覺得自己會被分配到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部門,結果實際職務跟他的理想差了十萬八千里,因此對工作便抱持著消極被動的心態。他雖然對工作抱持強烈的不安全感,卻沒有任何行動,但是在偶然的機會下聽到朋友說起讀書會,讓他動心了。

接觸新觀點,更能「自我察覺」

讀書會現場是什麼情況呢? 看到「讀書」兩個字,自然就會聯想到知識或技術等用語。如果是專業.語言類型讀書會,或工作技巧.工具活用技巧類型讀書會,情況當然就如字面所示。可是,閱讀.媒體類型讀書會、職務類型讀書會則跟你所想的不同,這些類型的讀書會現場是交談的會場,你可以聽到各行各業的人發言,同時你也可以發言。

如果是閱讀會型態的讀書會,就是閱讀書籍,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感想。或許你會認為發表自己的意見、感想是容易的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自我啟發的行為。透過這樣的發言,將一個人的個性特質完全展露無遺,而且與會者會對發言內容提出許多問題或意見。有時候對於突然其來的觀感或評論會不知如何因應,有時候自己意想不到的特質表現竟然能得到讚美、認同,甚至引起他人興趣。

參與這類型讀書會的人常會推薦商業類書籍,自然而然就會談論每個人的工作情況。每位參與者都會公開自己的工作態度,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見面,也對彼此的認識不深,卻能把不會對公司同事說的話全部說出來,而且彼此都會仔細聆聽,並且給予回應。

第一次參加讀書會的人,如果能遇見願意與自己熱絡交談的人,通常會成為常客,因為在讀書會才能得到職場所欠缺的互相關懷之情。透過以互相關心為出發點的交談,能讓人有許多收穫並感覺充實。

「朋友」是參加讀書會所獲得的最大資產。在讀書會認識了可以掏心掏肺、無話不談,而且同樣都具有上進心,會彼此鼓勵的朋友,這些人會為自己注入許多強大的活力。讀書會所建立的並不是追求功利的人際關係,而是一種情緒關係,雖然公司裡有許多同事,但是他們並不是你的朋友。

與這樣的朋友交談後,收穫就是「拓展視野」。當然,你認識的知識領域會變寬廣,會得到許多與工作有關的專業資訊,但是更大的收穫是因為接觸新觀點、新想法,讓你終於察覺到自己以前的思想是多麼的僵硬、一成不變,從此你的人生選項也變多了

透過與讀書會的朋友交談,讓自己的視野變寬廣,你會看到他們企圖「改變工作心態」的野心。一直以來都抱持著被動心態,只想迴避風險,對於工作總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但是現在卻會主動找事做,並且明白一件事:工作本身並不無聊,是自己的想法讓工作變得無趣

跟朋友對話能有不同的收穫,這個收穫就是「自我察覺」。在接受朋友們各種意見洗禮時,他們也會對自己的想法提出指正或評價,透過這樣的過程,讓你更瞭解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也有不少人透過讀書會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換言之就是被認同,找到一個可以用真實面貌示人,展現真正自我的空間。

多元交流也有助創業、跳槽

參加讀書會後,不僅工作心態改變了,對於個人職場生涯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有人因此做出換工作、獨立創業的重大決定。常聽到跟D先生案例類似的消息,因為參加讀書會自我啟發後,自己提出申請並成功調到志願的部門。

也有不少人想跳槽,他們認為現在的職場不適合自己,不能再繼續留任;有人則在讀書會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便決定將船舵轉向自己感興趣的事務上;也有人透過讀書會認識的朋友介紹而找到新工作。

也常聽到有人說,因為參加讀書會而打消換工作的念頭,這種人在讀書會中自我察覺,於是重新看待公司及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決定以積極進取的心態面對現在的公司與職務。

亦有人決定創業。參加讀書會的人當中,許多人是自己創業或是在週末從事自己的事業,也就是擁有副業。因為參加讀書會結識這樣的朋友,讓自己原本就想創業的意願更加堅定,也積極朝這方面努力。

擔心被裁員的中堅員工、中高年齡員工是第一次讀書會風潮的主角。第二次讀書會風潮時,也有企業扮演主辦人角色,目的是為了與日趨成熟飽和的市場競爭、想學習新知。

第三次讀書會的風潮與前兩次崛起的讀書會情況截然不同,是因為年輕人對工作感受到不安全感。舊型讀書會的參與者是已經在職場上鍛練過一段時間,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術及能力,而且也因應年資奠定了自我的工作態度。他們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被迫換工作,為了與這樣的環境抗衡才形成了讀書會。

然而,第三次元讀書會的主角是年輕世代,是因為預感自己無法從社會或職場中有所成長,為了找到消失許久的工作真諦才走向外面的世界

從採訪時大家的發言中可發現一項特徵,那就是大家都有想迴避同性質之人的心理。「大家從事的職業類型都一樣,我想跟異種行業的人交流。」「老是跟旁門左道的人交往,覺得連自己也變得四不像了。」「公司的人想法都很保守,我想認識不同類型的人。」本書第二章提到,職場學習環境的變化是觸動這些心聲浮現的原因。

因為整個產業的商務流程重整,讓業務更細分化、專門特有化,導致無法看清整體相關性及定位,想從顧客身上獲得回饋變得難上加難,這些現象讓年輕世代有了自己恐怕會被邊緣化、漠視化的危機意識。可是就算有了危機意識也沒有能力改變,結果許多人就只是終日埋首於工作中,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與心態下,怎麼可能培養出自主性。

有人不想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中浮浮沉沉,於是採取行動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年輕人為主的新型讀書會就是這些人的聚會場所。參加讀書會的人雖然所屬公司和負責的工作性質都不同,但卻有著共同的問題,而且是他們主動參加這樣的聚會,同好意識當然會油然而生。

職場的封閉感成為讓年輕世代有所行動的觸因,可以獲得新觀點的閱讀.媒體類型讀書會,和職務類型讀書會深受年輕人青睞,透過與同好完全敞開心房的交談拓展視野,也能因此察覺到自己的想法因本身成見、所屬公司的不文明文化及秩序變得多僵化古板。

擴大視野,就能發現真正自我

採訪中常聽到這樣的回答:「求職時,寫履歷表是最痛苦的一環,不過如果是現在,馬上就能振筆直書。」不論是大學生活或職場生活,因為一直持續待在同性質的環境下而無法培養出環境適應力的人,在遇見了擁有不同價值觀的朋友並與他們交談後,視野變得更寬廣,才終於發現真正的自我。一旦發現自我後,「自我信任」心理也同時形成。清楚自我特質,再加上有了認同自己的朋友,於是就能建立自信心。

同時,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有了轉變。以前之所以自我封閉,是因為自己被封閉世界的常理所束縛,當然會變得消極被動。參加讀書會後才察覺,如果自己主動改變,或許狀況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出現「想改變的意願、有好奇心」與「承辦人意識」的原動力

然後,在已經轉換工作心態,本身狀況也好轉的朋友影響下,這群人中就出現了世代傳承感。積極籌辦讀書會的人會這樣發言:「我有了收穫,想要回饋給其他人」,就明顯表示傳承的意願。這些人因為對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安,而敲了讀書會之門,透過讀書會培養出環境適應力,也想與首次參加讀書會的年輕人分享這份成果並有所回饋。

因為對目前職務感到不安而參加社外讀書會,因此結交了朋友,視野放寬後工作心態也有了轉換,進而發現真正的自我。結果,這些人變得主動且自律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務。覺得現在的公司或工作無法讓自己成長,一直在尋找工作出口的人,一旦走到外面的世界,有部分的人就產生了想換工作或創業的念頭,藉此擺脫無法自我成長的危機,也有人選擇改變自己與所屬公司的相處方式。

雖然現況讓人覺得「再這樣下去,我是否會成為廢人一個? 永遠無法成長呢?」但是他決定改變自己,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終於找到了成長空間,並且能以主動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

參加讀書會的人對於公司及工作的滿意度,遠比參與其他自我學習課程的人來得高。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在於參加讀書會的人會改變想法,於是有了想換工作的行動,或者對工作態度產生變化;而其他的自我學習管道或企業研修課程,都無法讓人有這般改變。

作者介紹│豊田義博

1983年東京大學理學部畢業後,進入瑞可利(Recruit)公司工作。曾任就業誌《Recruit Book》的總編輯,現在是《Recruit Works》的主要幹部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求職菁英的迷惘》(筑摩新書)、《「上司」不要論》(東洋經濟新報社)、《一畢業就失業》(合著、東洋經濟新報社)等。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好的文化《世代崩壞很有事!年輕人更該證明「我可以」》(原標題:察覺自我,讓人生選項變更多)
責任編輯/ 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