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海上箱網養殖技術,更三天兩頭就跟著出海。連唯証笑說海上風浪已經讓他們「吐到習慣」,甚至,海盛每位員工都去考了可以出海的登船證,過程中需克服心魔,從約1層樓高的甲板跳下海裡。
走過這一遭,他已從徹頭徹尾的科技人,變成「半個漁民」。原來小丑魚會「離婚」和吃掉品質不好的卵、海裡的石斑魚也會因暈浪嘔吐、魚在水中歪斜游泳可能是生病等等,瞭若指掌。(延伸閱讀:窮到戶頭剩1美元!這對情侶靠發行鴨子NFT,6小時賺12萬美元)
用AI工具提升效率
影像辨識記錄生長,幫魚貨增重2成
「不要把自己當科技人,AI最重要是產業知識,要把自己當成那個領域的人,才會了解他們的痛點。」連唯証說,也因為長時間觀察,他更知道產品應如何設計,在導入新工具的同時也不會影響既有工作流程。「像我們原本覺得放1個攝影機下去,不會有問題,但人家不是這樣想的。」
為此,他也改變心態,「我們不會比漁民懂養魚,所以不要想著去改變他的生活、工作流程,而是幫他提升效率,」連唯証形容,「就像是提供Word(軟體),但沒有教怎麼排版。」
目前海盛管理系統主要有3種功能,從陸地上的水族箱、魚塭到海中的箱網養殖都適用。首先,是「看得到」,透過AI影像辨識去除水中影像雜質,就算在充滿海藻的混濁海水裡,也能看清魚。
再來是「量得到」,可量測和記錄魚類的身長、體重和健康狀況。一家業者就發想利用該工具,記錄不同飼料配方對魚生長狀況的影響,調整配方後,魚在3週內增加22%體重。
此外,過去要出貨時,為了達到客戶要求的體重,得定期抽樣,實際將魚撈起,用人工量測魚長,可能造成魚的耗損。透過AI工具,5分鐘就能量完3百隻魚,且不會耗損任何1條魚。
全台最大活餌供應商東林水產,就導入這台AI攝影機,記錄和預測小丑魚種魚何時產卵。要培育小丑魚,等種魚孵卵約5天後,才能將魚卵收成、移到更大的缸培育,若時間沒算好,等魚卵孵化成魚苗後,會被水流帶走而產生耗損。
過去,他們只能靠人力從上午9點巡到晚上6點,若小丑魚在晚上產卵,誤差最多可能到1天,影響收成率。但如今透過AI,能即時記錄並預測產卵時間,減少耗損,提早做出貨排程。而且,這套工具還能透過辨識小丑魚的外觀、游泳行為,判斷小丑魚是否生病、生了什麼病。
做為海盛第一批客戶,東林2代林裕綸笑說,之所以想導入這套設備,就是因為年輕人比較「懶」,希望透過自動化省下更多時間和人力,改變全年無休的養殖業。在他的記憶裡,過往放下家裡魚塭、全家一起出遊的次數,不到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