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中國念書,會比較有競爭力嗎?上海求學工作十多年的她道出真相:台灣這項優勢仍大勝

2018-04-09 16:08

? 人氣

當初可說是「鐵了心」去北京念書,經過3個學期,面對中央社記者問她是否打算繼續在中國大陸攻讀研究所,北京清華大學張同學有些遲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同年齡相較,張同學很獨立。家在新竹的她,國中就到台北住校,高中考上中山女中,在校外租屋居住。問她年紀這麼小就離開家不會怕嗎?她說,起床就要出門上學,放學後可能還要補習,「回家也就是睡覺,跟住校差不多」。

從事科技業的父親在高二時鼓勵她可以去大陸念書,她覺得大陸學校念書氣氛較濃,同時希望出去看看,尤其是到「比較大的地方」。因為她想運用放假時間到不同地方玩。

考完學測,張同學申請到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但她沒保留學籍,毅然決定去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如今是大學二年級,主修她感興趣的資管。

一年半下來,她真如當初規劃,大一利用各個假期去了武漢、天津、上海,大二去了青島和東北。

然而,她仍然有些不適應,「沒想到工科的同學這麼拚」。

雖然是商管學院,但資管比較接近工科,同寢室的同科系室友幾乎放假都不出去玩,周圍同學習慣在課業上花很多時間,很重視課業,「考80分我覺得很好了,但同學覺得至少要90分…考了98分的同學還是會不停地跟助教爭,因為他們覺得應該拿100分。」

張同學說,有回聽到一個統計數據,平均約有兩成台生會選擇中途回去。「跟我同屆,2016年清華報到14個(台生),已經有兩人回台。」

張同學說,大陸工作機會多,未來不擔心就業。但如果重新選擇,她會再想想是否大學階段就到大陸,因為大學是人格塑成的重要階段,「大陸的網路環境、同儕環境,都和台灣不一樣」。

對於張同學遭遇的困擾,從念書到工作、在上海待了10多年的Vivian顯得不意外。對於正在評估赴陸求學的學生和家長,她有個提醒:是否要在大學這個階段過去。

大學時參與學運性社團,畢業後曾擔任綠營民代助理,卻在工作幾年後決定重拾課本,跟一般大學生一樣窩圖書館考研究所,而且目標是中國大陸的學校,讓周圍許多人嚇一跳。

Vivian說,一直對國際法有興趣,但當年台灣的大學沒有專門的國際法學研究所,反而是中國因為與國際組織接觸多,與國際關係相關的學科是中國大陸的強項,這是決定到大陸考研的主要原因。

Vivian表示,雖然事前做了很多行前準備,但是入學後親身感受到復旦大學的國際交流活動之多,周圍同學外語能力之強,還是讓她受到不小的震撼。她對中央社記者說:「你知道嗎,我能英語簡報是在復旦練出來的。」

復旦有很多演講、甚至某些課程完全是國外教授開課,一場艱澀的全英語演講或課程結束,她聽得糊里糊塗,同班同學卻能滔滔不絕地用英語發問甚至跟教授辯論。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