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日日利海盜飯糰」讓人不惜搶劫也要來買?一窺台式傳統,夾蛋夾肉夾糯米的美味

2022-03-23 17:11

? 人氣

台中日日利海盜飯糰最有名的特色在哪裡?(示意圖/pakutaso)

台中日日利海盜飯糰最有名的特色在哪裡?(示意圖/pakutaso)

偶爾會湧現對特定食物的慾望,像閃電劃破夜空那樣切進心裡。比如甜膩柔軟的銅鑼燒,香脆多汁的炸雞排,經常深夜裡閃進我心裡——然而我這次想吃的是飯糰。必須是飽滿水分而不黏糊的長糯米,脆口的菜脯,鹹甜的肉鬆,醬汁醃漬仍肉香鮮明的里肌豬肉片,外表焦金內裡柔嫩的油炸荷包蛋,合握捏成一顆熱呼呼的傳統飯糰。咬下一口米香肉香蛋香俱全,咀嚼滿嘴更顯少許菜脯肉鬆的甘味點綴。一顆飯糰就自成天地宇宙,我說的是台中日日利海盜飯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日利海盜飯糰」只售三大品項:飯糰類、三明治類、飲料類。論吃食,店內壓克力招牌所列飯糰僅六種:「飯糰加蛋」、「飯糰加肉」、「海盜飯糰」(即飯糰加蛋又加肉)、「辣腸加蛋」(飯糰加辣腸又加蛋)、「辣腸加肉」(飯糰加辣腸又加肉)、「海盜辣腸」(海盜飯糰加辣腸)。三明治類三種,實際是將糯米換成土司:雞蛋麵包(土司加蛋)、露絲麵包(土司加肉)、豪華麵包(土司加蛋又加肉)。

我總是偏愛備料數量精簡而功夫厚積的店家。此間邏輯如同鑽研學問,備料數量少者,雖則路徑狹窄卻直指核心;備料數量多者,泰半身段靈活而有欠專精。只有極少數天縱英才者可以兼顧精深與廣博,所以二者取一,我選前者,比如日日利海盜飯糰。長糯米的挑選與烹製水準原是看家本領,向外叫貨的土司也不在話下,內餡備料是相同的里肌肉、荷包蛋、菜脯、肉鬆,飯糰只需比三明治多備一項辣腸,品質控管永遠水平之上。

台中人不太叫它的招牌大名日日利,稱呼為海盜飯糰。不明所以的人疑惑,為什麼叫做海盜飯糰?網路大海裡一撈,可見各類食記有同一種說法:「海盜」之名,得於飯糰價格不斐,吃客一問價格以為遭遇搶劫,此名號不脛而走。

海盜飯糰確實不便宜,日日利創業的一九八一年一顆要價20元,而同時期乾麵一碗僅10元。即今一碗乾麵35元,海盜飯糰也堂堂邁入一顆60元的便當價。海盜飯糰的進階版「海盜辣腸」更在80元之譜,可比一盒雞腿便當。

不過爬梳專訪報導,關於「海盜」之名,看見創始人某回的說法其實略有出入,言稱是自家飯糰價高,早年客人只購買用於慰勞考試前的孩子,且不忘告誡:「要是沒考好,將來只有去搶劫,才有錢買飯糰吃。」乍看與部落客食記的說法相似,然則主客位置相異。前者說的是客人因為飯糰美味而甘願被店家搶劫,後者是店家期許客人搶劫也要買自家的飯糰。「海盜飯糰」看似自嘲自貶的字樣上了招牌,骨子裡是一種「味自慢」的店家傲氣:我家飯糰好吃到你去搶劫也要來吃!

我不搶劫。沒錢的年少時光,我吃飯糰加蛋。口袋隨年歲增長一點了,吃飯糰加肉。大學畢業後,總算能次次都點海盜飯糰。至於海盜辣腸?我不愛辣腸。真是阿彌陀佛。省下來的零錢,可以加點日日利的冰紅茶或冰麥角。

他家的飲料也只三樣:豆漿、紅茶、麥角。豆漿與紅茶表現四平八穩,獨家飲料麥角以大麥仁為主料,粒粒麥角隨汁水吸啜入口,解渴之餘也添增飽足感。連鎖手搖飲料店日後往茶水裡加燕麥,論起來海盜飯糰的麥角堪稱祖師爺了。喜愛嚐鮮或者專程來訪的吃客,點一杯微甜清爽的冰麥角配海盜飯糰,才是日日利海盜飯糰的全套體驗。

我不搶劫,但也並不自覺被搶。部落格食記與google地圖店家評分先後大行其道,給予低評價者多指價格太貴餡料太少排隊太長CP值太低,不值得一吃。但如果問我?光是他家糯米從挑選到捏握都可圈可點的表現,竟然讓我這樣腸胃偏弱的人能吃海盜飯糰當一天的第一頓,還吃得毫無負擔吃得心花怒放,於我而言就值得這個價錢。

只有一點務必注意,日日利營業時間是早上六點三十一分到中午十二點整。雖然有表定六點三十一分的幽默感,但是東西賣完就是賣完,中午休息就是休息,撲空就明日請早。畢竟台式飯糰多是早餐。「日日利海盜飯糰」招牌確立下來以前,創始人在彰化員林開業賣的也是早餐,直到商品定於飯糰一尊,隨後移駕台中,以高價飯糰攻城掠地,打下海盜江山。

台中吃貨搬離台中日久,我的心底偶爾有名為海盜飯糰的閃電霹靂,令我為那加肉加蛋米香滿溢的飯糰輾轉反側。好想吃海盜飯糰啊!如此再三哭枵(khàu-iau)。

哭枵之餘,最近忽然心有所感,對飯糰這種東西生出一種奇妙的疑惑。傳統台式飯糰之為物,既不被分至大菜行列,也很少人將其劃入小吃之屬,這是為什麼?為海盜飯糰寤寐思服的日子裡,我翻閱手邊飲食藏書,無論文學、食譜、史料與觀光類型,但凡本土書籍,幾乎不見誰人談論飯糰的發展脈絡與獨特之處。

相對來說,根據所見日本網路社群與旅遊書籍,日人對台灣飯糰則懷抱興趣,一一指出台灣飯糰與日本飯糰二者的明顯對照:一邊是熱的、餡料多樣、個頭龐大、糯米捏成的台灣飯糰,一邊是冷的、餡料單一、個頭小巧、梗米捏成的日本飯糰。

那麼現今的台式傳統飯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回望戰前資料,並無任何一條文獻明確可見此類飯糰蹤跡,檢索飯糰老店的創業年代,則可溯至一九五○年代。綜合考量老店密集創業時間點之後,飯糰成為台灣人的傳統外食早餐選項之一,也當在戰後初期,地點集中在勞力與人口密集的都市城區或者工廠廠區,以及交通樞紐位置的車站周邊。

同為吃貨的寫作者莫羽靜指點迷津,今日的台式飯糰淵源來自上海「粢飯」,尤與「永和豆漿」體系密切相關。循此路徑爬梳,確實如此。一九五○年代中期於永和頂溪創立發跡的「永和豆漿」(今正式店名為「世界豆漿大王」)以燒餅、油條、豆漿、飯糰

為主力商品,當中燒餅、豆漿、糯米飯糰都是戰前台灣罕見點心,展現中國戰後移民帶入的飲食文化如何嫁接入本土街頭,並且一路開花結果的飯糰發展史。

粢飯糰入台七十年,從永和豆漿開枝散葉,包含日日利在內的各家飯糰早餐店隨著時代飲食風貌變遷而隔空接棒。這個過程與其說是傳承,毋寧說是演化。從糯米的品種改良之擇定,乃至內餡的多元變化,在在展現台灣風土元素,比如日日利招牌飯糰所夾的油煎醃漬里肌豬肉片,實際就是一片風土的具象結晶。尤其當飯糰獨立單飛,不再與燒餅油條豆漿合售,飯糰專門店更能鑽研新興品項。日子久了,終致中國的粢飯糰不知不覺轉化為日本人口中的「台式飯糰」。

飯糰的七十年天路歷程,必然仍有許多值得細細考據之處。不過比起考據,現此時我滿心只有一個念頭:飯糰之神啊,請給我來一顆海盜飯糰!

日日利海盜飯糰

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一三六之六號

作者介紹|楊双子

1984年生,雙胞胎中的姊姊。小說家,百合迷,歷史宅,愛吃鬼,火鍋奉行,動漫畫次文化與大眾文學觀察者,台灣民俗愛好者。致力台中書寫如散文《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長篇小說《台灣漫遊錄》《花開時節》、漫畫合作小說《綺譚花物語》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玉山社出版《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原標題:日日利海盜飯糰──不惜搶劫也要吃的夾蛋夾肉糯米飯糰)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