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我們會看一下氣溫來決定怎麼穿衣服,無論冷暖,衣櫃裡的羽絨外套或涼感衣都能讓我們輕鬆以對。但對地球而言,暖化1.5度卻會對全球的人民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與損失。根據聯合國國際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今年2月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嚴重偏離控溫1.5度的目標,十年內全世界必須減少45%的碳排放,才有機會減緩災情。
IPCC於2018年《全球升溫1.5℃(Global Warming of 1.5℃)》特別報告中提出淨零排放的概念後,各國政府陸續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蔡英文總統也舉辦跨部會記者會宣布台灣加入2050淨零排放行列;而今年3月底,國發會則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實現「淨零排放」,交通是第一步
雖說「節能減碳」是朗朗上口的口號,但從全球來看卻是大課題,國際能源署(IEA)在2021年發表第一份全球能源系統達到淨零排放的預測路徑分析報告「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希望能作為各國制定能源關政策的參考。因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社會型態乃至於能源政策等的不同,要達成淨零排放的政策與作為也因地制宜。報告中也提及,以目前各國的政策和減碳進度,要達成預期的淨零排放目標,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實現淨零排放,不僅是一大挑戰,所牽涉影響的層面也非常廣泛,但就以全球碳排放量有四分之一來自交通運輸包含海、陸、空運,當中又有七成來自陸上交通,因此如何降低「陸上交通」的碳排放,將是深遠的重要一步,特別是對台灣來說,減碳壓力越來越急迫,如何在日常交通中達減碳節能,將是永續行動重要的下一步。
多元發展電動化車輛 共創減碳未來
要往「淨零排碳」目標前進,從陸上交通下手是必然的第一步,其實過去幾年以來,汽車製造商早已展開相關研發,從兼融內燃機與電動馬達的油電混合車(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和目前大張旗鼓的純電動車(BEV),都是為了降低車輛使用傳統石化燃料所帶來的碳排放。而在這股低碳排汽車的趨勢下,「電動車」無疑站上風頭浪尖,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提出《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報告中,對電動車的發展與挑戰,進行全面的評估,全球使用電動車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同時也提到包含純電動車(B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油電混合車(HEV)等電動化車輛,在不同生產與使用的社會條件下,各有其優勢與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