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柑仔店逐漸變成便利商店後,人們對它最深刻的印象,是商品同樣多元,但空間變得更明亮、貨架陳列也井然有序,比以前都更好逛、更好看、更好拿。別以為商品只要擺整齊就好,要讓你逛的時候忍不住停下來、更進一步購買,也是有學問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更表示,便利商店的擺設實在太複雜了,簡直就像是變形蟲!
輕鬆拿取、清楚看見為最高原則
便利商店的擺設基礎原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流通管理系教授賴建榮認為可以從3個角度來看,一是「平面」,即商品區域的配置,哪些是主力商品、哪些是重點商品;二是「高度」,也就是貨架垂直陳設;三則是「深度」,貨架內擺設的商品是否方便拿取或看清楚。雖然這些都是超市、量販店等會考慮的事,但便利商店配合自己的特性做出了變化。他解釋,便利商店貨架的高度一般不高,除了考慮補取貨的方便性,也考慮了整體空間的通透性、不會給人帶來壓迫感;此外,貨架擺放商品深度最多40公分。相較便利商店,量販店與超市的貨架通常會更高更深,這是因為消費者期待這些通路的商品要更齊全、選擇性多元,但便利商店始終以輕鬆拿取為第一原則,因此必須更精準運用有限的架位。
搶佔視線 讓主打商品脫穎而出
便利商店空間有限,商品品項就得要符合店舖利益、空間的運用也要效益極大化。面對每2週一期的促銷檔期,當期主打商品當然需要在最好的位置讓人看見。賴建榮表示,位於顧客視線轉彎處的「端架」是消費者經過頻率最高的地方、也是最佳的陳設位置。此外,80~130公分是消費者視覺位置最佳的「黃金陳列高度」,因此常被拿來放置新商品、或利潤高迴轉率高的重點商品。
「當人走進便利商店後,他的視線不會是在門口、而是店內偏中段一點地方。」賴建榮說,因此主打或熱賣商品通常會擺放在此,可能還會搭配廣告板加強亮點;經典的長銷商品則視商圈的不同做應對,如熟客為主的商圈,消費者會很自然而然地自己去找;但競爭力高的商圈就得放在顯眼處較佳,免得消費者一時找不到就跑去別家。7-ELEVEN前總經理徐重仁舉例,衛生紙是長銷商品,但它通常都擺放在貨架最下層,因為消費者並不介意稍微蹲低一點拿取。賴建榮還提到,如果便利商店有有自家商品,無論是策略聯盟的商品、自有商品、或同集團的商品,通常都會突出陳列,如7-ELEVEN會擺放較多統一集團的商品,光泉的飲品也會出現在萊爾富貨架上較好的位置。
好動線延長購物時間 適當調整刺激銷售
「如果讓消費者每次都拿了就走,會失去銷售機會。因此便利商店在設計動線時,會以能讓人最大接觸到商品的形式做安排,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繞一圈。」賴建榮說道。基本上,熟食鮮食區會靠前面、零食區會在中後段、飲料則因為冷藏櫃的限制只能依靠牆壁。而飲料是便利商店最熱銷的產品,藉由將其放置在後段一點的位置,能引導消費者再往裡面走一點,搭配安排動線時刻意拉出一條走道較寬敞的主動線,讓人不自覺繞一圈,延長購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