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下意識說好?每個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背後,小時候多有這1種創傷

2022-07-31 10:00

? 人氣

個體概念薄弱,無法堅定自己的立場

若是從小沒有被賦予「個體」概念,不允許以「一個獨立的人」被看待及尊重的人,幾乎是從開始與他人互動的階段,就被視為一個應該聽命行事的傀儡,他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長輩或是家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許多長子女都有這樣的傾向,長子為了未來的光宗耀祖、傳宗接代,長女為了代替忙不過來的母親,照顧家人管教弟妹。他們都不能只為自己活,甚至不能有「自己」,他們存在的目的從一出生就被決定了,是為了「別人」。

在少子化的現代家庭,這樣不能有「個體性」的現象,也開始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裡。獨生子女出生後沒多久,就不斷被告知未來父母老後只有他們可以照顧,他們只有自己,子女的存在和成長就是必須承擔、照顧父母,否則他們何以要拚死拚活地生出一個孩子出來?

孩子以一種虧欠父母的型態誕生,他的存在意義即是要負責回報父母用盡一切心力和資源讓他誕生。給了他生命血緣的父母是恩人,他的一生要守候在他們身邊,以回報這一份給予生命氣息的恩情。

不論出生序如何,或是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模式如何,「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們都是從小就被剝奪「個體性」,只能依從並且順應,否則排山倒海的苛責、怨懟、批評和否定,就會令他們難以招架的必須立刻認錯、讓步和妥協,久而久之,他們的制約形成,讓好好先生小姐們深信不疑: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都只是災難。而這樣的信念,被他們延伸到全面性的人際關係,在任何的關係情境裡,他們都只能是一個應答者、順服者和承擔者。

最小的孩子(老么)也可能塑造出討好的性格,但原因和形塑脈絡不同,在於最小孩子出生前,家庭已經有父母和兄姊等在家有資歷的人存在,每一個人都比他資深,是家中的老鳥,在還搞不懂家中規則之前,只能聽從別人發號施令,接受指揮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若他沒有乖巧聽話,則被責備為一個搗蛋鬼、壞孩子,老鳥們是可以不要他的。或是哥哥姊姊可以作勢,表現出排斥老么,說他很麻煩、討人厭,他的存在讓他們很煩。么子若害怕孤單或被拒絕,那就得表現出配合、完全聽話、乖巧的模樣,討好兄長可以繼續照顧著他。

幼年在家庭的關係經驗,若有許多威脅、恐嚇和厭惡的敵意存在,那麼不論我們排行序、家庭成員的組成如何,都已經產生了「關係是不安全的」概念,自然往後就會對人際關係的相處和互動,有非常多先入為主的防衛和警戒反應。

成長,需要有面對關係不和諧的勇氣

「好好先生」和「好好小姐」們幼年的經驗,讓他們深信不疑,關係的不和諧會帶來破壞和失去,這來自他們從小被威脅要在關係中被排除或遺棄。致使他們腦中的記憶都烙印上恐懼和無助,這形成了大腦的神經迴路對於「不和諧」產生極大的敏感反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