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學生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嚇到我﹗大家才自我介紹完畢,他就舉手說已經完成一份完整的名單,裡面包括每位同學的專長強項,以及生活小故事,井井有條,一目瞭然,大家看到都欣喜萬分。等到下課,我才喊休息10分鐘,他就已經把這堂課的筆記整理出來,傳給同學們。手腳之快,我第一次見到!
那麼你可以想像,他的主管是怎麼使用他的﹗對,他一個人包辦3個小組的行政管理。主管有沒有給他頭銜?沒有!這使得他每天超時加班,最近主管感受到他的好用,擔心他離職,工作少了些,即使如此,每週仍然要上班52小時,比勞基法規定的40小時還多出1天半的工時﹗有加班費嗎?答案是—沒有!
年輕員工的3個加班思維
我氣不過,跟他說,趕快研究所畢業、拿到另一個領域的證照,趕快離職,到別的地方高就﹗可是不要說這位學生,其他學生也不少是長期加班,都沒有領加班費,因此責任制這個模式還普遍存在著台灣的職場,上班族敢怒不敢言。你別以為這位學生領多高的薪水,只有3萬多元!你猜他的主管怎麼跟他說?
「從前我都是睡在辦公室裡,很少回家。」
你是不是覺得不可置信,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有這種觀念?而他的主管繼續說:
「你們這一代整天想著要準時下班,去吃喝玩樂,怎麼會有好的前途呢?」
我最近看一本書,挺好看的,書名是《我們,MZ世代 》,講韓國M世代(1981至1995年出生)與Z世代(1996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他們在書裡統稱為「八年級生」(1981年後出生),顛覆了我不少思維。韓國曾經是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國家,後來被墨西哥超車,所以書裡也談到加班這件事。
八年級生是怎麼想的,我讀了之後歸納出以下3個重點:
1.他們不是不加班,而是不想免費加班,拒絕被剝削。
2.他們來上班是為了賺錢,加班就是要給加班費,否則免談。
3.他們沒有效忠組織的觀念,認為與公司是合約關係,想要他們做事就得給報酬。
我完全同意這個思維﹗老闆開公司是為了賺錢,沒人會說老闆這樣想是貪婪,而員工來上班也是為了賺錢,公司不應該假「為了你的前途」之名而行剝削之實。才華與時間都是有價值的,當他們付出才華,理所當然要得到相對的回報;超過時間上班,公司就必須付出合法的加班費。
少子化時代,老闆主管謹記3點
準時下班是相互約定好的,員工準時下班是照合約走,然而很多老闆或主管都不是持著這種想法,這會讓員工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準時下班是我的基本權益,怎麼變成公司的法外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