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爸媽問,怎麼讓孩子更專心?其實提升專注力的關鍵在於從生活做起,儲蓄專注的能量,培養專注的習慣。
我知故專心,有自覺才有自律
隨時隨地都可以幫孩子從生活裡標記專心行為,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鼓勵孩子思考「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會很專心?」、「做什麼事的時候不能專心?」、「專心是怎樣的感覺?」,爸媽也可以想想自己的答案,除了做示範,也讓分享變成親子間的習慣。如果發現有不能專心的事情,一同想想原因,多些人,多點討論,就能多了辦法一起解決掉問題。
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
能引發孩子正向情緒,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孩子當然願意專心,甘心做。
遇過一位被家長帶來就診的孩子,因為字跡潦草,老是被老師蓋上「字跡潦草」的印章,下課和回家都在罰寫,家長知道後也加重處罰不能使用手機,此後孩子完全無法專心寫完作業,甚至拒絕上課。
顯然,對這孩子來說,寫作業是一件令人生氣又氣餒的事情,滿滿的挫折感讓他沒了專注也失去動機。
盡情玩樂也能好專心!
有趣、好玩是孩子在意的,當然就會注意!
許多桌遊便是體驗專注的好機會,腦神經科學家認為,遊戲是最好的認知功能訓練,大腦額葉會充滿創造力,孩子拿回專注力的主控權,感受自我效能及成就感,是讓專注力維持下去的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Kenneth Rubin也提倡「內在驅動」的玩樂方式,像是扮家家酒、躲貓貓、鬼抓人、疊積木等想像、假扮遊戲,比起課後花錢的學習課程,更能讓孩子投入專注,發展創造力、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睡好睡滿,才有滿滿專注力!
臨床上很常遇到因為睡眠不足,白天上課精神不濟、不專心的孩子。通常調整好睡眠,專注力也能有顯著改變。
重視睡眠,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環境,睡飽睡滿,大腦才能長好。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兒童青少年睡眠時數如下:
與手機電玩約法三章,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前的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太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延伸閱讀:又見「噴血巧虎」變態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