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企業調查時,絕對不能忽視董事會的結構。
首先,以全體員工人數為分母,董事人數為分子來計算比率。如果出來的數字偏高,就可懷疑這家公司的體質,是否出了什麼問題。這是業界常用的一個方法。如果想比較的話,可以看一看其他同業所計算出來的比率。
公司裡有很多位董事,表示職稱、頭銜在這家公司很管用,所以有很多重視職銜的人。在日本社會,只要有頭銜,一般人就會認為:「這個人有來頭,可以相信。」所以有不少人就會盲目聽從這個人說的話。如果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在重要的場合,真的很容易誤判。
公司盡是被頭銜、職稱蒙蔽了雙眼的人,未來不會有什麼成長空間。一家公司如果有透明、公正的考核制度,應該不需要這麼多擁有頭銜的人。
順帶一提,這種趨勢以醫療業、營建業和金融相關行業最為明顯。因為這幾個行業都是「看職銜說話的世界」。做生意時,如果往來的客戶重視頭銜,公司勢必就得增加主要幹部的人數。如此一來,公司裡就會看見一大堆幹部。
這幾個業界會出現董事或幹部過多的現象,或許可說是情勢不得不如此。但是,如果整個業界都有這種趨勢的話,或許就很難正確評價公司事業內容和實力。
投資人可以從公司是否設「顧問」一職,推測企業未來的成長可能性。
顧問一職原本就沒有法律根據,也不會出現在證券報告書(Securities report)中。因此,公司聘請多少位顧問,都不會揭露在任何公開的文件上。雖然有些顧問對公司的營運,確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他們既不是股東,也不是由股東大會任命,所以就公司法而言,他們無需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而且股東也無權趕走他們。
有些顧問的職位純粹只是酬庸性質,公司卻得花大錢讓他們坐領乾薪。如果一直付薪水給這些毫無建樹的人,對公司而言是莫大的損失。
另外,有的人雖然卸下了顧問一職,卻仍然擁有莫大的影響力。他們的退而不休,也會剝奪企業的活力。總而言之,顧問一職是阻礙公司成長的主因之一。
一般來說,快速成長型的公司都很年輕,所以不會花心思去找顧問,也沒有必要設置顧問一職。但是,歷史悠久的大企業,就擁有很多形形色色的顧問。說得難聽一點,這些人就是靠吸取大樹的血活命的寄生蟲。投資人最好不要期待這種公司今後會繼續成長。
作者介紹|藤野英人
Rheos Capital Works基金管理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董事長兼總經理)、投資長(CIO)、「Hifumi投信」基金經理人、明治大學兼任講師。JRX學院院士。1966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1990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日本投信、投顧公司,擔任基金經理人。2003年,創立Rheos Capital Works基金管理公司。操盤的兩檔基金「Hifumi投信」和「Hifumi Plus」,由於連續保持亮麗的高績效,在日本信評公司R&I(Rating and Investment Information)所舉行的「2017年R&I基金大獎」中,雙雙獲得最佳基金獎(NISA部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提前看出好公司的非財務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比看財報還準》(原標題:董事過多、聘請顧問的公司,沒有未來!)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