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保單vs.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1.投資型保單的定義?
2.投資型保單與傳統保單的差異?
3.透過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與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投資型保單的英文是「Investment Link Product(ILP)」或「Unit Link(UL)」,字面上的意思是「以投資為導向的保險商品」:是一種將部分保費投資在各種投資工具上,而投資績效會直接影響未來保險給付的額度,保戶必須自行承受投資風險的保險商品。
換句話說,投資型保單保戶能享有的保險保障,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投資績效」。如果保戶自行決定的投資決策正確、收益大幅增加,保險金額(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保戶投資失利、獲利縮水,保障就會降到只有最基礎的額度。
反觀傳統型的保險商品,由於所有投資決策是透過保險公司(非保戶自行決定),因此,保戶所獲得的保障,永遠是當初保險公司所承諾的固定金額,絕不會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投資大賺錢,而享受再多一些的保障;或是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大虧損,而少拿一些保障。
投資型保單VS.傳統保單
正因為以上的差別,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它將「投資選擇權」及「風險」都一併轉嫁給保戶,而保戶所能享受到的好處是:當投資失利時,保戶至少能享有最低的基本壽險保障;但是當投資收益不錯時,這筆錢也能百分之百回饋到保戶自己身上。而這,就是投資型保單裡,很重要的「盈虧自負」概念。
投資型保單的引進,對於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它不像傳統型保單保額那樣的一成不變,甚至標榜可以彈性繳交保費。那麼,它與傳統型保單還有哪些重要差異呢?簡單來說,一共有下列六大差異:
一、保障金額不同
傳統型保單的保額是固定的,不論保險公司投資成功或失利,保戶都將獲得原本在簽約時,保險公司所承諾的保障金額。反觀投資型保單的保障金額卻是「變動」的。也就是說,當保戶投資績效優異,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障,但失利時也還能獲得最基本的保障。
二、帳戶不同
傳統型保單因為只有一個「一般帳戶」,且這個帳戶是屬於保險公司,所以,如果保險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出現倒閉情形,保戶可能得不到任何應有的保障。
至於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就大可以放心了。這是因為,投資型保單是採用「分離帳戶(又成為「專設帳簿」,詳見1-2「三大種類與分離帳戶」中的介紹)」的概念,如果你買是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部份保障還是會由保險公司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