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醫人更累、待遇更差!工時爆高、低起薪、多醫糾、不照勞基法...獸醫的過勞日常

2018-07-02 11:54

? 人氣

也遇過飼主不想再花錢為動物看病,不斷暗示醫師為病況樂觀的動物安樂死。小湖悶悶不樂地補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民眾常覺得看獸醫很貴,原因除了習慣於人醫的健保補助外,也是因為獸醫業有許多外行人難以判斷的成本。

獸醫謝承翰表示,一般人不知道因為動物不能開口陳述症狀、而需要多做幾個昂貴的檢驗才能確診;不知道一家醫院醫療器材的等級到多高(小小的止血鉗從幾十元到五六千元都有);不知道一位獸醫師進修專業花了多少錢(專業書籍、研討會動輒數千或數萬——順帶一提,獸醫研討會經常在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舉行)、也不知道這位獸醫師的基本醫療概念是否確實(少數獸醫師手術連基本的無菌都無法做到)。

專攻外科的獸醫小米也說,一捆手術用的線材,好的可能就要兩百塊,也有人省錢買絲線,看起來差不多,但縫在體內會不會引起排斥反應、滋生細菌、固定的強度夠不夠,就是差別。(圖/pixabay

既然一般人較難判斷醫療技術、器材的好壞,該怎麼知道收費是否合理?

除了查閱各地獸醫師公會公訂的醫療費用上限,謝承翰建議飼主,看診時,可以觀察獸醫能否淺顯易懂地解釋狀況、而非秀一堆聽不懂的專業術語;能否提供多種方案並說明優缺點供飼主選擇、而非一定要推銷產品,再搭配風評和自己的需求選擇,比較不會覺得花冤枉錢。

「希望獸醫願意聽我說話,不要不耐煩」

此外,也有許多飼主並非吝惜錢,而是介意無法好好跟獸醫師溝通的感受。有七年養貓資歷的飼主晏成說:「希望獸醫願意聽我說話,不要不耐煩,不要覺得我觀察到的事都不重要。」

溝通本就是一種才能,醫療溝通更是一門專業,若非特別教育訓練,並不會在傳統醫學教育中「自然養成」。

世界動物醫療衛生組織( OIE )將「溝通」列為獸醫核心課程之一;國外有許多學程教導醫療人員如何和病患對話,例如將病患分類並設計不同溝通對策;美國醫療過失責任險的保險公司,也讓上過溝通課程的獸醫付較低的保費。而台灣的正規獸醫教育卻尚未納入臨床溝通技巧,僅靠實戰中前輩的言傳身教、各憑本事。

結果就是,經常因為醫病雙方間的誤會,就算是合理的處置也被飼主認為是醫療疏失,「當下默默點頭、一回家就上網罵你」,嚴重者甚至纏訟不休。而獸醫有負面經驗後,也可能開始防衛性醫療,或者觀察到較不理性的飼主,就在前期想辦法將對方轉走。醫療專業壁壘兩邊的人都看不見對方,只有不信任感惡性循環。

欲建立良好醫病關係,除了溝通訓練,獸醫師的工作環境必須讓他有時間、有耐心和精力去溝通和關懷。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Goodjob職場透明化運動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