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師陳凌曾在網誌中寫道:
如果你的醫生已經一個月沒有睡飽,同時早餐跟午餐都沒吃,他如何一邊『醫治』一邊『關懷』?
無力關懷,就是因為每個人都被壓榨著,缺乏彼此諒解的力氣。
「每天12小時、月休6天、不含加班……」

勞動部職安衛生研究所在 2014 年對小動物(指犬貓)獸醫從業人員進行調查,來自全國共 508 位受訪者,平均每週需工作 75.8 小時(受僱者為72.6小時),是法定正常工時的 1.8 倍;超過九成的獸醫從業人員一天工作 11 小時以上;且大部分的人( 287 人)每週工作 6.0 至 6.9 天。
陳凌台大獸醫系畢業後,曾在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擔任小動物學士後實習獸醫師,當時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九」,身邊的住院醫師更動輒「一天待在醫院十五、六小時」。
教學醫院兼具學術研究功能,住院醫師身兼研究生、主治醫師身兼教授,案子有高比例是從其他醫院轉診來的疑難重症,有研究不完的問題、學不完的新知,再加上同事就是老師或學長姊,就算研究熱忱燒完了,還有同儕壓力,「學姊 call 你回醫院幫忙,你能說我現在想睡覺嗎?」陳凌說。
不只教學醫院,在一般私人動物醫院,高工時也很常見。
獸醫師謝承翰說,他在台北市、台南市都碰過班表「每天12小時、月休6天」的醫院,不含加班的基本月工時288至300小時,比合法月工時超出82小時以上。
他認為現有一成到兩成的動物醫院像這樣,月工時遠超過勞基法規定上限(即每月加班46小時)。在這種工時爆高的醫院工作幾個月,就能明顯感受到身體健康受影響。
臨床獸醫的工作強度高,既燒腦也耗體力。他們經常必須在充滿動物氣味的環境長時間站立,戴著令人呼吸不暢的口罩診療動物。一般除了門診,還要照顧住院動物,最基本的是每天餵食和上廁所三次,加上測量呼吸、心跳、體溫、體重兩次,若需監控血糖曲線則每小時測一次。特別一點的骨科手術,有時甚至要在X光下全程穿著鉛衣做完手術。
除了執行醫療行為,工作內容尚有醫院營運、管理、 藥劑訂購、社會服務等面向。前述職安研究所的報告引用澳洲調查指出,獸醫「長期高壓」的工作狀態是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失誤或職業傷害的主要原因。 零安樂死將上路》BBC大幅報導台灣女獸醫之死:她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工作更多文章
獸醫高工時是必要之惡嗎?
「沒辦法,工作性質就是容易加班。有時候難度特別高的手術,不可能刀開到一半打卡下班吧。
出現術後併發症時,會不放心交給別人,想自己守著牠。
或者九點半下班要拉鐵門的時候,進來一隻情況緊急的狗,你也會想說好吧,就幫幫主人、幫幫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