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匿名人士證實,由於伊丹十三的探查揭發,阻止了這場即將發生的災難。這個說法的反面是,伊丹十三的正義糾察,恰如其時地阻擋非法醫療廢棄物對於衛生環境的危害,挽救了日本受傷的土地。但是這個做法,等於向非法者叫板,必然招致不可測量的殺機。有此事例可尋,他殺之說愈有理據:「因為伊丹十三擋人財路,碰觸到這禁忌的紅線,而被離奇地抹消了。遺憾的是,也許伊丹十三並不知道,他所揭發的非法傾倒醫療廢棄物問題,也發生在臺灣這片土地上。
了解伊丹十三電影作品特質的人都知道,在他的電影中,經常出現日本宗教團體與黑道勢力掛鉤的情節。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影射,而是接近報導文學式的寫實呈現,一種詰問惡勢力的尖銳批判了。按日本人的思考邏輯,黑道流氓很快就會找上伊丹十三了。果不其然,經由法醫的相驗,他們從伊丹十三的遺體中發現,他死亡之前,於空腹的狀態下,卻飲了一瓶軒尼詩白蘭地。對試圖自殺尋短者而言,這個跡象是極不合理的。
其後,終於有證人著書指出:「當日,有五名流氓闖入了伊丹十三的住處,強行逼他飲下白蘭地,在其昏睡狀態中,將人扛至頂樓處,往下推落致死的。」至於伊丹留下那封打字的遺書,到底是從何而來,是否作為另種求救的暗號?記者曾經詢問過其妻宮本信子,她沒有做出確切的答覆,但是憑她的直覺,那時夫婿很可能遭到暴力脅迫,一面看著與妻子的合影相片,一面打字留下遺書。但有一點可確定的是,伊丹生前雖然歷經暴力陰影的威脅,卻繼續以電影為職志,揭發埋伏於日常中的平庸之惡,不斷地向社會丟出問題,喚起大眾的問題意識。也就是說,當他推出電影《反暴力的女律師》,遭到暴力攻擊的同時,他似乎已有必死的覺悟,他的性命隨時戛然而止。
在此,我們將關注視角聚焦在伊丹十三的文集上,以及將其妹婿大江健三郎的長篇小說《愁容童子》與之疊合起來閱讀,似乎可以追索到更多與其死因相關的線索。在伊丹十三《日本閒話大全》的書中,劇本式的對話〈天皇之村〉和〈天皇的日常生活(豬熊兼繁先生講義錄)〉,很能說明他和大江批判日本天皇制度的立場,在〈天皇之村〉裡,伊丹運用諷喻的手法,藉由一個司儀的訪談,道出了來自京都八瀨的童子們,在大正天皇駕崩時為其扛運靈棺的感想。
開篇之初,司儀即直言問道,他們那時扛棺已是壯年的人,為何被稱為「童子」,令人納悶不解。經由這個設問,讀者方知道這源自佛教語義的「童子」,還有奉侍天皇的意思。他引述八瀨童子會會長說,他們這些成年的童子,即使沒有任何官位頭銜,但是古時後醍醐天皇自隱岐返京前往比叡山之時,就是由京都八瀨的村民扛轎護送上山的,自此他們少數村民獲得特殊的榮譽,得以在天皇近側服侍,或擔任護送(扛運)天皇聖體至墓陵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