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人迷作者 海苔熊)女人迷編輯與作者為你挑片,寫影評也寫生命故事,看見鏡頭下的縮影人生。《後來的我們》我們都活在沒有「如果」的世界,不要把愛變成遺憾。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在你的生命裡面,也有一個遺憾,未曾放下過的人嗎?你總是想著很多的「如果」,但其實你很清楚,再多的如果,都換不到無憾的以後。
今天參加一個很特別的特映會,我們從台北搭高鐵往返高雄,然後在列車上面,用 NETFLIX 看完了電影《後來的我們》,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邊聽著片尾曲,一邊默默地擦著眼淚。
本來想著以後 有了什麼就夠
到後來我只能夠 想像你們的以後
以為我像氣球 追逐風的自由
以後只能懷念 釋放我的那雙手
— 田馥甄《愛了很久的朋友》
劇情很簡單(以下有雷),其實就是一對年輕人相識、相愛,最終互相錯過。故事描述小曉和見清這對窮學生,到北京街頭闖蕩,一直希望能夠變有錢,嫁個好人家、換棟大房子發達,兩個人一起吃苦過了好多個日子,卻因為衝突和不懂事,沒能夠說出心中的愛和在乎,在地鐵站淚別之後,生命就此別向兩頭。兩個人在最苦的時候,屈就在同一棟小房裡面仍然甘之如飴,共同吃一碗泡麵、搭車約會、撿破舊的沙發換一個家的夢想,可是卻不懂珍惜,10 年後,只能在彼此的生命裡嘆息。熟悉嗎?沒什麼轟轟烈烈,愛恨交織,可是正因為如此的真實,反而更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我想起很喜歡的一首詩:
對不起
那時候我們都是
太淺的器
一不小心
全都打翻了
——《青澀》◎ 陳繁齊
如果他的未來,不是我的後來
我第一個學到的跟感情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是「米開朗基羅效應」,主要是在說,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彼此能夠互相「雕刻」,變成更好的人,那麼這段關係滿意度也會越高。只是,要達到這件事情,至少要滿足下面四個條件:
1、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你的理想我是什麼(ideal self)?
2、他也必須知道,你想要變什麼樣子。
3、他能夠協助你成為你想要變成的樣子。
4、角色互換,你也要能夠協助對方完成上面的123。
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嗎?在華人以賺錢、讀書、出人頭地的文化下面,很多時候我們錯失了真正珍貴的東西,而是追求「大家以為」能夠代表身分地位的東西,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我」是什麼,而是活在追求「應該我」(ought self)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