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紀人的看法只對了一半。這些房產電商平台雖得到華爾街強力的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在美國房產交易佔比仍是較小,畢竟變革需要不少時間。美國房地產仲介公司非常分散,有時候轉一個街角就會發現新開幕的房產仲介公司(絕大多數是加盟店),總數量絕不亞於台灣的7-11。這種地頭蛇式經營法還是受到許多民眾歡迎,他們不但是在地人、最懂在地社區生態,每逢喜慶節日,還會使出廣為發送折氣球等逗小孩的招數;同時,他們會聆聽女主人訴說每個家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會給予肩上有經濟重擔的男主人一些資產配置的建議。畢竟家庭財務的大小事,萬變不離房地產,他們就像親切的師長、朋友、保母,甚至理財專家。(延伸閱讀:你知道嗎?當房仲說:「很多買方在找附近房子」,這句話通常是假的!)
相反的,房產電商雖然可以省下些許費用,但複雜的網路流程操作,難免先嚇跑一些有科技使用障礙的長者,且透過冷漠的機器人估價,也少了與房仲談心交流的機會,例如「小白」型買房者原本就需要熟識房仲的鼓勵與支持,這種人便斷然不會接觸房產電商。
其實,拜科技之賜,電商平台侵蝕市場份額的速度頗快,現在,房產銷售額全美排名第一( sales volume)的還是由老牌仲介公司 Realogy Brokerage Group拿下(旗下有Century 21, Sotheby’s),但銷售額第三名已經由2021年剛剛IPO(首次公開發行)的電商平台Compass攻佔了,且市場第五名也是另一電商品牌Red Fin。
競爭程度加大對消費者來說是好現象,但是對投資房產電商的股東來說,可能就不是那麼美好了。前幾年市場錢多的時候,投資者根本不在乎這些平台從來沒有盈餘,甚至連現金流為負數也沒問題,股東願意花錢、要的是盡量開拓新市場。但是當整體市場不好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新創股東,他們因此付出了股價平均下跌了58%的代價,在房產電商的資本鬥爭中,甚至沒有贏者全拿的神話,因為當FED大神的筆一揮,每一個人都是輸家。
美國三大房產電商 發展路線各不同
下面舉三個美國最著名的房產電商做例子,也許可以看清房產電商的真實樣貌。在房產電商的電影劇本裡,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因此,各個角色的著重點、發展與結局都不盡相同。
1.Zillow:2011年就股票上市,原本平台只經營房地產訊息廣告刊登,後來引進並公開MLS房源,並販賣專門給地產經紀使用的軟體工具(例如利用電腦數據評估價格)。近年來擴張至 「炒房」業務(買進殘破房源裝修並售出獲利),但後來此業務倒閉並慘澹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