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地震魚」能吃嗎?老饕曝1部位是極品,清蒸後口感更令人印象深刻

2023-04-11 23:33

? 人氣

地震魚其實與地震發生毫無關聯,只是罕見魚類罷了。(圖/富美活海鮮提供)

地震魚其實與地震發生毫無關聯,只是罕見魚類罷了。(圖/富美活海鮮提供)

地震魚的悄然現身,其實與地震發生毫無關聯,反倒是當其出現在定置網、魚市場或餐廳冰檯之上時,提供了人們嚐鮮體驗的機會。生鮮時觸摸一如鐵片般的硬實體表,高溫蒸煮後除有類似比目魚與鱈魚般的細軟肉質,同時魚皮與骨刺也能轉為果凍一般,特殊口感讓人印象深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龍宮使者」皇帶魚出現就有地震?其實只是巧合

「皇帶魚」的出現,總是令人稍稍不安,因為造型奇特的他們,不論在魚販或在市場中,總習慣以「地震魚」稱呼。甚至每逢地震發生時,新聞記者總要找出近期捕獲的資料新聞,不然便是緊張萬分的揣測他們出現是否有任何風吹草動的關聯徵兆。其實,不過就是條偶爾被延繩、拖網或定置網捕獲的罕見魚類罷了。

不論是以皇帶魚或地震魚稱呼,只要能親眼見過完整全魚,或是體驗其龐大身形與奇特觸感,便不難理解為何會得此稱呼。原因當然是不尋常的體色、質地、光澤乃至側扁卻明顯延長的外觀,此外,還包括了那比例鮮明的大眼、頭部與背側的游離鰭條,甚至是誇張詭異的面部表情。不過雖然罕見於一般市場,但卻是許多餐廳會特意挑選的食材,而主要滿足的,便是消費者追求新鮮或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除了皇帶魚(Regalecus russelii), 形態類似的石川氏粗鰭魚(Trachipterus ishikawae),也常常被稱為地震魚,特別是當分切成「段」後的兩者,往往不易輕易區分。皇帶魚為棲息於中深水層的魚類,除攝食或交配繁殖偶有接近淺水或洋面,否則不輕易現身,因此有著「龍宮使者」的稱呼。漁民多認為在地震後可相對頻繁的捕獲這類特殊魚種,因而給了地震魚的稱號。

地震魚口感特殊!水潤大眼讓人印象深刻

國外在捕獲這類特殊魚種時,多半是送交學術研究機構或典藏單位,做為收藏、展示或科普教育用途。在鄰國日本,除有多次近距離目睹活生個體的寶貴經驗與資料外,也多嘗試藉由蓄養與展示,讓人們可以更加瞭解這類奇特的生物,所以除了在產地,偶見漁家煮湯或烘烤,一般罕有食用紀錄。

不過在臺灣,因為主要捕獲方式多以底拖網或是定置網為主。受限於作業方式,捕獲個體多已死亡或難以活存,加上魚體多具分量,所以除了一部分提供給學術研究外,其餘皆送入市場拍賣,並成為特定通路銷售的食材。常見者如標榜「龜山島活海產」或「專營深海魚」的海產攤或餐廳,就經常以其做為招攬客人的商品,甚至在店門口的冰箱或檯面,展示著那造型奇特的偌大頭部。

地震魚因為棲息與分布深度緣故,質地與一般魚類或體型相近的帶魚大不相同,因此不論是清蒸、燒燴或烘烤,總讓人入口後不免訝異並多顯驚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