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以前的我在內,內向的人之所以會對和第一次見面的人聊天感到排斥,是因為不懂一開始該聊什麼,該拋出怎樣的話題,才能與人展開溝通。這完全是知識與技術的問題。
只要加以學習嘗試, 視對方的反應來修正, 推動這樣的「PDCA」 (Plan計畫、Do執行、Check評價、Action改善),就能弭平與外向者之間的差距。非但如此,學會技巧的內向者,甚至能在人際關係上處於優勢。
因為內向的人有很優異的共鳴能力,能察覺出對方的感受。而察覺出對方情感的能力、解讀現場氣氛的能力,是難以靠訓練來成長的能力,但溝通能力能靠知識、技術、實踐來成長。認為自己內向、口才不好、有溝通障礙的人,往往都是因為共鳴能力和觀察能力強,所以容易多慮,對拓展人際網絡過度感到不安。
「如果能將內向的個性變得外向的話,就會一切順利」,這是毫無根據的想法。外向的個性和內向的個性,各自有其強項和弱項。換言之,「只要活用強項,就會一切順利」才是心理學上最合理的想法。
就算拓展人脈,也不見得能變得幸福?
「只希望自己得到好處」,滿腦子想的都是衡量得失,別有居心的建立人脈,就算短期內能展現成果,但以長期來看,絕不會造就出幸福的人生。舉例來說, 你為了促成業務上的計畫成功, 而刻意接近客戶方的關鍵人物。平日晚上為了招待,而陪對方一起用餐,週末一起打高爾夫球,因為洗三溫暖而揮汗如雨, 這樣會發揮「單純曝光效應」的作用, 感覺彼此變得很親近。
但事實上,對方也在腦中想「既然他都這麼賣力了」「既然他這麼不惜成本」,而會希望你能在業務上替他開方便之門。不過,你和關鍵人物之間的關係,始終都是因為工作,是為了推動計畫而建立的關係。當然了,一旦計畫結束,雙方就會疏遠,就算日後有機會重溫舊情,但要是其中一方離開了原本的公司,這層關係也會就此中斷。
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於二〇一四年進行了一項耐人尋味的調查。對象是三〇六位商務人士。在該項調查中,請受測者想像在以下兩種狀況下拓展人際網絡的場面:
.為了促成工作而拓展人際網絡的場面
.為了交朋友而拓展人際網絡的場面
試過之後,想像自己以工作為目的來拓展人際網絡的小組,之後他們的道德感會在無意識中下滑。最後出現對建立人脈感到卻步的一種傾向。
根據這個結果,研究團隊指出 「衡量得失,只追求自己能得到好處,以此來建立人脈,恐怕會對心理造成不良影響」,並提倡「就算是為了工作而建立人脈,也要從中摸索出能彼此互利的關係」。
換句話說,牽扯了工作和得失的人際關係,會對心理帶來傷害。中長期下來,人們會對拓展人際網絡感到卻步,也對個人交友感到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