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和辦桌差在哪?內行人曝2大關鍵差異,多數台灣人都分不清

2023-01-12 15:29

? 人氣

辦桌與流水席並不相同,別傻傻搞混了!(示意圖/取自維鴻 朱@flickr)

辦桌與流水席並不相同,別傻傻搞混了!(示意圖/取自維鴻 朱@flickr)

日前,一名準新娘與小姑為了婆家以流水席舉辦婚宴,雙方在網路上針鋒相對,導致流水席這項傳統文化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不過,有內行人出面解釋,其實流水席和辦桌不一樣,兩者從宴客目的、菜色、用餐時間到賓客入座規定都不同,至於被準新娘嫌棄的打包文化,則是出於惜食與對總舖師的體貼之情,堪稱一種美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流水席和辦桌差在哪?內行人曝2大關鍵差異

專門記錄台灣味的臉書粉絲專頁《甘苦人食堂》發文表示,流水席常見於廟裡,在神明生日等特殊日子,會有「食福」、「食平安」或「食保佑」的餐點,供香客拜拜之後填個肚子,布置跟辦桌很像,會有大紅圓桌,但不一樣的是,沒有限定入座位置、人數或開桌時間,來了就可以享用,吃完就離開,美食作家黃婉玲表示,早年敢擺「流水席」,就代表主人家銀彈充足,要大肆慶祝一番。

流水席大多是快速出餐、填飽肚子為主的餐點,例如炒麵、炒米粉、丸子湯、粥品等,總舖師會一直重覆端出菜色來服務賓客,用餐時間約莫半小時,賓客來來去去川流不息,所以叫做流水席。

至於辦桌,通常由固定主人家或是主辦方出資舉辦,是等到主人邀請時間到以後,客人才能陸續入席,且必須受主人邀請才能前來,屬於私人聚會的性質,辦桌席間的菜色較為精緻,也會有特定的菜序模式上菜宴客原因五花八門,包含結婚、祝壽、新居落成、尾牙、滿月酒宴或喪宴等,通常有規定宴席的日期、時間,賓客需坐在固定位置,總舖師準備的菜色較流水席精緻,賓客則是同一時間入坐的同一群人,用餐時間至少三小時起跳。

「打包習俗」其實是一種美德

貼文也指出,打包習俗「跟隨手關燈一樣,是一種美德」,同時也是來自惜食以及對總舖師的體貼,由於台灣早年物資缺乏,許多人平時都省吃儉用,只有在辦桌的時候可以吃上「油臊」,也就是比較油的食物,「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惜食是刻在骨子裡的習慣,而現在的時空背景,惜食是環保愛地球的表現」,總舖師最開心的就是去收盤子時完全沒有剩食,因為代表這場辦桌很成功,大家不是吃完就是全部打包了。

此外,以前的聯絡方式及交通並不方便,前往參加辦桌可能要走上半天的路程,因此出門前除了紅包,也要攜帶飲用水及充飢乾糧,以免走不到隔壁村落就兩腿發軟,所以總舖師在宴席中後段時就要讓賓客們吃飽,而結尾前端上來的油盤,例如炸雞腿、雞捲或春捲等炸物,則是要讓遠道而來的賓客可以打包在回家的路上吃。

本文經授權改寫自甘苦人食堂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潔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