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焦慮,可以把它想成一個量表,一端是臨床疾患,而日常的焦慮則占了量表上絕大多數的部分。本書談的是日常的焦慮,但值得一提的是,被診斷患有臨床焦慮症的人數非常驚人。目前美國有二八%的人,一生中曾被診斷患有某種類型的焦慮症,也就是超過九千萬人。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師,按照症狀的發展和顯現,將焦慮症分為六種類別:
一、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指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憂慮淹沒,包括家庭和人際關係、健康、工作或事業,以及金錢。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無法停止擔心,而且通常會無法看清威脅的真相。根據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ADAA) 的說明, 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包括:
持續感到擔心或覺得即將發生危險
呼吸急促
睡不著
難以專心或維持注意力
腸胃持續感到不適
二、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
通常被稱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對社交場合感到恐懼,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以及他們是否屬於某個社交團體或被接納。極端的社交焦慮症可能觸發恐慌(請參閱下面有關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說明)。根據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的說明,許多有社交焦慮症的患者,身體會出現很明顯的症狀,包括:
心跳快速
噁心想吐
流汗
三、恐慌症
有些極端焦慮的人會發展出恐慌症,特色是忽然感到強烈的警覺或恐懼。根據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的說明,恐慌症通常伴隨以下情形:
流汗
顫抖或發抖
呼吸急促感或窒息感
窒息感
胸痛或不舒服
噁心想吐或腹部不適
暈眩、不自在、頭昏眼花或昏厥
感覺冷或熱
感覺異常(麻痺或刺癢感)
失真感(derealization,感覺不真實)或是自我感消失(depersonalization,感覺脫離自己的身體)
四、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
這類焦慮症呈現的是強迫性行為,或是反覆的思維模式。一開始某些行為可能是用來減輕焦慮的應對策略,但後來行為本身卻變成了問題,反而使焦慮惡化而不是減輕。根據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的說明,強迫症的患者可能過於憂心汙染、執著於乾淨,而且需要把物品對稱擺放。常見的強迫症包括檢查、清潔/清洗和排列物品。
五、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是「經歷或見識過天災、重大事故、恐攻事件、親愛的人忽然死亡、戰爭、暴力人身攻擊,例如性侵,或是其他威脅生命的事件」的人,其常有的心理健康狀態。根據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的說明,美國有八百萬人(約占人口的七%至八%)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種疾患有三種主要症狀:
透過侵入性的痛苦回憶事件、瞬間恐怖經驗再現(flashback)和惡夢,反覆經歷創傷
情緒麻痺和避開會回想起創傷的地方、人和活動
警醒度增加(increased arousal), 例如難以入睡、無法專注、感覺焦躁、暴躁和易怒
六、特定的恐懼症
除了上述的情況,有些焦慮疾患呈現為特定的恐懼症,這種情況下的焦慮是與痛苦的事有關,或是非理性的恐懼。常見的恐懼症有恐懼飛行、恐懼昆蟲、恐懼封閉的空間,例如電梯,恐懼橋梁或懼高。恐懼症是非常強烈的恐懼,人們會想方設法避開恐懼的來源,因此每天會避免做某些事。
一定要記住, 這些類型的疾患都有程度的分別,並且視壓力的量和類型而定,焦慮與恐懼的強度和持續的期間也會不同。許多嚴重的臨床疾患可以用精神藥物(psychopharmacological medicine)來控制,藥物可以抑制或轉移神經系統,並減輕焦慮。
美國焦慮與憂鬱協會開發了一張表(見下面表格),幫助我們區分日常焦慮和臨床焦慮(焦慮症)疾患。
看看這些特徵,其中許多日常焦慮的跡象看來很熟悉,而且可能不嚴重。臨床疾患比較嚴重且具有破壞性。要記住的是,焦慮基本的生理學大致上是一樣的;差別在於表現的方式不同。焦慮是可以改變、可調整的,就像我們大腦的其他特色一樣。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可以控制日常的焦慮。確實,我們古老的神經生理是可以更新的。我們可以有意識地使用和運用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原則,並學習如何更有效率地管理環境中的壓力源,才不會被焦慮所控制,而是由我們來控制焦慮。
你的焦慮屬於哪一種?
日常焦慮 |
焦慮症 |
擔心繳不出帳單、找不到工作、和情人分手,或是人生其他重要的事件。 | 持續且毫無根據地憂心,導致嚴重的痛苦並且影響日常生活。 |
在感到不自在或尷尬的社交情境中丟臉,或是難為情。 | 避免社交場合,因為擔心被批判、怕丟臉或是被羞辱。 |
在重要的測驗、商務簡報、上台表演或其他重要活動前,感覺緊張或流汗。 | 毫無來由的恐慌症發作,一直害怕再次發作。 |
對危險的物品、地方或情況感到真實的恐懼。 | 非理性地恐懼或避開某樣東西、某個地方或情境,但其實沒有危險性的威脅,或是威脅很小。 |
在經歷創傷性事件後不久,會感到焦慮、傷心或難以入睡。 | 反覆出現與幾個月或幾年前所發生的創傷性事件有關的惡夢、瞬間恐怖經驗再現、情緒麻痺。 |
資料來源:Little House Studio
作者介紹|溫蒂.鈴木(Dr. Wendy Suzuki)
鈴木博士是熱情的思想領袖及演說家,也是榮獲許多大獎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她任教於紐約大學,長期研究「身體活動如何改變和改善大腦」領域,同時也是人工智慧健康科技公司「腦身體」(Brain Body)的共同創辦人
身為神經科學家,她最為人所知的成就即是對大腦記憶區域的研究,其研究定義了生理活動對人腦和認知功能的作用。她的前作《健康大腦,快樂人生》(Healthy Brain Happy Life)是暢銷全球的書籍,並被美國公共電視製作成特別節目。曾受邀至TED演講,主題是「運動能改變大腦」,並成為當年度點閱率第二高的演說影片。
作者介紹|比莉.費茲派屈克(Billie Fitzpatrick)
作家、教育家,也是本書的協作者,曾共同撰寫多本書籍,包括小說和非小說領域。她擅長描述性的書籍,主題包括健康、性慾和人際關係、神經科學和大腦行為,以及情緒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改造焦慮大腦: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原標題:當焦慮太嚴重時,有可能變成疾病)
責任編輯/李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