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你不在「必輸循環」中,你就有比較多空間。我不會告訴你不能去星巴克,我只是要強烈敦促你放聰明一點,把累積資產基礎放在第一順位。相反的,如果你想花錢買某個你想要而且很昂貴的東西(也許是個負債),你可能會事後後悔,而且想:「真是浪費錢。早知道就把錢拿來買資產。」當你越接近累積足夠的資產以支付你的開銷時,就會越覺得是這樣。
對許多人來說,這一步可能花的時間最久,因為你想要和需要的東西會隨著時間增加而變多,尤其如果你有家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你仍持續遵守規則一,並繼續投資於資產,這些資產也會繼續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可能超過你花錢的速度。為了給自己一點激勵,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工作變成自願的那一天,也就是當你的股票與不動產投資組合,有足夠的收入可以支付你需要的東西的那一天,就是你自己選擇要不要工作的時候了。
規則三:用資產來支付負債
規則三是用資產來支付你的負債。如果你想要開瑪莎拉蒂跑車,我不會叫你不要買。我再重複一次,無限投資的規則是,你需要會創造收入的資產來支付這輛跑車。如果你想要擁有豪宅,那就讓你的資產來支付房貸。讓你的資產來支付任何貸款或是租金費用。
我不是叫你不要買想要的東西,只要你不需要一整天到村子的水池辛苦扛水就好。建造自己的水管來運水,這樣就能讓水自己流進來。遵循這個規則就能創造每月、每季、每年進帳的資金流。用這筆資金來買你要的房子,就放手去買吧;想用這筆錢來買大車?就放手去買吧。請先確定你有足夠的水流入水管中,可以支付這些東西的費用,這樣你才不用花自己的錢來買。你的資產會幫你支付這筆錢。
如果你還沒到那個程度,只要繼續累積資產,直到資產可以提供足夠的錢來支付開銷。如果你觀察金字塔頂端2%的人怎麼用錢(而且請記住,你賺的辛苦錢會被國稅局懲罰),他們賺到錢之後馬上又會投入創造無限收入的資產裡。以出租房產為例,他們知道出租所賺的錢可能不需要繳稅,因為有一種東西叫做折舊。他們把租金收入和購買房產的錢相抵銷,這樣他們就不必繳稅。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我扛水所賺的每一塊錢,都可以自己留下七毛錢,因為我平均必須支出三毛錢的稅。身為員工,他們賺錢都要繳稅,然後花剩下的錢。
如果我是靠水管賺一塊錢,我就可以保留一塊錢。這是因為公司還有其他投資標的都會賺錢、花錢,剩下的錢才要繳稅。在許多情況下,投資所得繳的稅比勞務報酬所繳的稅還要少。舉例來說,如果我一年賺四萬美元,我的聯邦稅率高達12%;股利也賺了四萬美元,但繳的稅率卻是0%。如果你有投資,你的購買力幾乎一定高於靠勞務付出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