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奇妙而有趣的國度,即使是身處在相同的城市,但你會遇到的印度人或許來自不同地方,也會產生不同有趣的狀況,無法用其他地方的經驗來套用。在這裡工作生活,或與印度人有生意往來,只要弄懂印度人的一些思維,掌握印度職場的眉角,相信更會喜愛這個地方。
印度人事情有做就好,而不是把事做好
在台灣體制下教育出來的台灣人,通常「整理的能力」會比印度人強得多。什麼叫「整理的能力」?就是對於事情的規畫、分工、時間掌控與做事情的態度,都可以有條理、有系統地做好。辦公室一般人員之中,台灣人素質比例上來說大多比印度人佳。台灣人可以同一時間做不同的事,且都能做得好,不論是做事的條理及自動自發完成工作的特質,都較「自由派」的印籍員工略勝一籌。在台灣經常掛在嘴上的「工作態度」,在印度是很難看到的。印度人做事情並沒有一定要「到位」的概念,始終有「better than nothing 」(有總比沒有好)的習性。
在公司若沒有每天詢問印度員工工作進度,一般都不會主動回報,要主管詢問才會說。相較之下,台灣員工會根據時程自行完成應有的進度,但印度人只會等主管催促才做。有一間大型台商公司每一季會有一個進度完成檢討表,之前印籍工程師規畫預計完成進度都固定以三個月為基準,後來這家公司把印籍主管換成台籍主管,在台籍主管接手後,所有進度都超前,原本預計三個月完成的案子,兩週就達成目標(其實是真的只需兩週就可以完成工作,但之前都是三個月,所以這個印籍工程師也就直接套用三個月來做報告),印籍工程師寫報告時,寫出達成率160%(為了要突顯他的能力非常好,達標超過百分之百,用160%來表示),這位台籍主管反問他,百分比的定義在哪?怎麼會有160%?超前進度完成,仍是100%才合理。這位工程師還是以碩士學歷進入此公司的。所以若以人才品質素養來看,印度人與台灣人相比,台灣人確實略勝一籌。
印度人從小就被訓練「據理力爭」
因為人口多、種族多、多語言及種姓制度,印度人從小就被訓練出要能「舉一反五」,人人都有「即席反應」的能力,碰到任何事都可以說得出理由。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權益而據理力爭,若撒謊被視破,仍會當做沒事一般。
舉例來說,我認識一位台商,在印度從事化學品貿易業,在新冠肺炎封城期間,因疫情嚴重而提早返台,並告知辦公室的印籍員工全部居家辦公。從2020年3月到7月,3位印度籍員工都在家辦公。印度政府在2020年8月解禁,即小型辦公室可以允許3成的人力辦公,部分商家也可營業,故此台幹要求他們回辦公室辦公,員工卻表示,州和州的邊境還沒有開放,沒辦法去上班(但事實上是有開放的,只要用手機提出申請許可證,即可以跨境上班)。台幹聽了,就指示繼續在家辦公。9月7日,政府下了指示,德里地鐵會重新啟動(先開放一條線),辦公室可逐漸恢復上班,商場各活動場地開放(可允許百人之內)。這位台幹也要求所有員工要回到公司上班,結果,有位員工回覆:「目前仍在封鎖期間,你強制要我們回去上班,會被捉去關起來。」這位員工想用威脅的方式讓公司允許繼續在家辦公,繼續領原來的薪水。後來這位台幹把政府發布的公告,直接標示出來並傳給這個員工,跟他說公司照著政府規定,公司並沒有違法,請所有人下週起至公司上班。其他員工看到政府的公告後,才沒有其他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