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代,隨著天然奶油、人造奶油和起司的調色在美國和歐洲逐漸商業化,胭脂樹紅色素的使用量也迅速增加。包括克里斯多福韓森實驗室公司(Christopher Hansen’s Laboratory Company)和威爾斯理查森公司(Wells,Richardson & Company)在內的幾家色素製造商,專門為奶油推出了以胭脂樹紅為基礎的幾種色素,就叫做「奶油色素」(butter colors)。酪農會用少量冷水稀釋奶油色素, 然後加入到奶油中,接著再開始攪乳(churning)。奶油中添加的色素多寡取決於市場需求、季節、色素的濃淡以及乳脂的顏色和濃郁度。酪農的傳統做法是用胡蘿蔔和胭脂樹提煉色素,自己製作色素。在奶油色素出現商業化生產後, 他們只要從附近的供應商那裡購買裝了色素的容器,往奶油裡添加色素溶液,就能為奶油調色了,不再需要花時間從蔬菜汁中提煉色素。
克里斯多福韓森實驗室公司和威爾斯理查森公司在1870年代晚期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合成奶油色素。新澤西州紐華克市(Newark)的海勒莫茲公司(Heller & Merz Company) 開發了合成色素, 稱為黃色AB( Yellow AB) 和黃色OB
(Yellow OB),用來給奶油和其他食品上色。這些合成色素是脂溶性的,很適合為奶油和起司這一類的脂肪上色。威爾斯理查森公司向農場雜誌《西部農村》(Western Rural) 的讀者保證,新的合成奶油色素「不會變質、能調出最鮮豔的顏色,是最便宜的色素」。到了1900年,合成的奶油色素幾乎完全取代了胭脂樹紅色素。
調色奶油的成本出現顯著下降。1907年,天然奶油色素的價格約是每加侖2美元(是2018年的55.1美元),而合成色素的價格則是每加侖1.6至1.7美元(是2018年的44.1至46.9美元)。若想用色素把奶油調整成滿意的顏色,天然色素的用量是合成色素的2至3倍。色素製造商強調,顏色是用來決定奶油的等級和商業價值的重要因素,藉此提高色素的經濟效益。威爾斯理查森公司在1916年的一則廣告中(「奶油的顏色越漂亮,能帶給你的利潤就越高」)強調,只要企業使用他們公司的色素把奶油的顏色變成「富饒的金色色調」, 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許多奶油色素製造商都用類似的說法,強調只要酪農在產品上投資數美分,就能帶來好幾美元的收益。
奶油色素對酪農來說就像整套的解決方案,除了上述優點外,還有助於標準化奶油的顏色。當酪農各自使用各種不同的調色原料與不同的調色方法時,每位酪農製作出來的色素顏色和奶油顏色都會出現顯著的差異。事實上,顏色的一致性也是奶油色素製造商向酪農強調的好處之一。威爾斯理查森公司在1905年的一則廣告中指出,產品的顏色「永不改變—絕對不會褪色」。
奶油色素製造商會積極參加乳製品競賽,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企業使用他們生產的色素,也是希望企業能更全面地對奶油進行調色。乳製品競賽中會有數位裁判,這些裁判通常會是來自各州乳製品部門的官員與合作社代表,他們要負責替乳油廠和農民生產的奶油與起司做排名。他們在判斷奶油品質時使用的主要標準是顏色和口味。奶油色素製造商會頒發獎金,給使用他們公司產品贏得乳製品競賽的酪農。舉例來說,只要有奶油製作者使用儲存劑製造公司(Preserval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商品在明尼蘇達州博覽會(Minnesota State Fair)上獲得最高分,公司就會提供5美元的現金獎勵。奶油色素製造商常會公開宣傳競賽獲勝者使用的是他們公司的產品,藉此證明他們的產品有多優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出版社《秀色可餐?:所謂的新鮮和健康,都是一場精心設計》(原標題:平常吃的奶油為何都是亮黃色?揭開顏色背後的真相)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