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目前中國的考古發掘與發現中,一方面出土了大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刻畫著日月星辰的陶器等;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一些表示祭天儀式的岩畫,充分反映出遠古先民崇尚天體的風俗。
另外,除了史書記載,民間還流傳著大量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像平時耳熟能詳的「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等。
對於這些文化傳統,其實從「明」這個字的古文字形也能看出部分端倪。在古人心目中,神聖的太陽和月亮無疑是驅散黑暗、帶來光明的神靈,因此,預示光明的「明」就由「日」和「月」構成。而「日」和「月」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太陽和月亮。
當然,「明」在以前還有一種字形是「朙」,右邊的「月」不變,左邊的「日」換成了現在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囧」,左右兩部分合在一起表示月光透過窗戶,仍然表示「明亮」的意思。不過,這種字形現在已經不用了,只是讀古書的時候可能還會碰到。
由於古人對太陽和月亮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所以,古代有關太陽和月亮的其他稱呼也非常豐富,例如:
日:白駒、金虎、赤烏、陽烏、金烏、金輪……
月:嬋娟、望舒、金波、玉弓、桂殿、團扇……
既然民間如此崇尚「日月」,朱元璋把自己建立的王朝稱作「明」,極有可能也是出於迎合大眾與文化傳統的考慮。
最後,按照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朱元璋選擇「明」可能也與此有關,並且是用意頗深的。那麼,「明」與陰陽五行又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五行與四方、顏色等,都具有固定不變的對應關係。南方屬火,為朱雀,主紅色。而朱元璋對於統治中心在北京的元朝而言,顯然居於南方。而南方為夏、為陽,又屬火,這顯然都與「光明」有關。
以「日月之火」來克「金」
另外,按照朝代的「五行德運」之說,元朝是金德,五行屬金;再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火能克金,所以,朱元璋選擇與「火」具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明」,他意圖壓制元朝、克制元朝的心思也是昭然若揭的。
雖然大約起自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五行德運」說一直起伏飄忽不定,朝代更迭究竟是依相生輪轉,還是借相克顛覆;前朝是後朝的基礎,還是後朝是前朝的剋星;而且每一個朝代的具體「德運」到底又是金木水火土中的哪一種……這些問題歷來糾纏不清。而且,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學說,對「五行德運」之說,其態度也是曖昧朦朧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朱熹,在歐陽修「絕統」說之後,主張過「無統」說,認為歷朝歷代統治為尋得「治天下」的正統依據而崇奉依憑的「德運」說,其實並不是解釋朝代更替的萬能理論;但是,另一方面,他在與其弟子的若干次有關對話中,據說又表露出對「五行德運」認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