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何種關係,一段有毒的關係往往讓人身心疲憊又難以脫困。擁抱心理諮商所陳巧翊心理治療師指出三大指標,並教如何應對,呼籲當事人多聽聽自己的聲音。
我在「有毒的關係」裡面嗎?心理師3指標,不論是否惡意
陳巧翊心理師表示,一段有毒的關係常見會出現三大指標,包括位階的差異、孤立與暴力、暴力多元化。
位階的差異:
可包括權力、社會地位上的落差,例如親子關係、師徒關係、前輩與後輩、主管與下屬等,以及心理狀態落差等情況。因為人在面對位階落差時容易出現忠誠或因為對方具有影響力而不敢反抗,出現「上對下」的情況,最難以發現不公平、不對勁。剛失戀而狀態不佳者也容易處於地位低弱而被掌控。
孤立與暴力:
受害者承受著「一般正常關係」中無法被接受的暴力,且資訊常被阻斷而無法獲得幫助。這在道德要求較高的亞洲文化也更為常見,常會有「家醜不可外揚」的情況,或是出現保護加害者的名譽等原因,使得受害者正身處迫害當中,卻不知該如何求助,例如受到家暴、性侵、性騷擾、或是正受到劈腿者掌控的第三者。
暴力多元化:
此處指的暴力未必是肢體暴力,也包括了精神暴力,且加害者很有可能以「我是為了你好」加以包裝、合理化暴力,例如斥責、有意無意地開玩笑嘲諷、在其他事件中過度檢討被害者,各方面削弱受害者的信心,受害者狀態不佳也難以判斷。後續可能越來越多樣化,進一步出現各方面貶低能力、羞辱外在、限制行動,甚至真的進展到肢體暴力。
關係有毒,但他對我很好?心理師指「真正的好」的關鍵
從幫加害者說話,變成愧對加害者:
在一段有毒的關係當中,即便出現上述指標,受害者也常會出現「對方其實平時對我很好的。」這般可能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情況,也就是受害者被不當的對待,但可能基於無法接受某種事實、讓自己好受一點,依然想幫對方說話。陳巧翊心理師表示,當受害者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進入壓抑情緒、感受、想法,而持續受困於當前情境當中,甚至脫困了也還是覺得愧對加害者。
給糖吃 V.S. 真正對自己好:
心理師說明,真正的關心、真正的好,會是能感受到對方的真誠、真的是為自己好,對方會設身處地的為自己著想、提供良好的指引,並讓自己有健康的發展空間,且是能雙向溝通、一起討論的,自己也能說出自己的心聲,並不用因為害怕而不敢發聲。而不是只是讓受害者「感覺好」這般給糖吃的感覺而已。
例如自己做錯事情時,對方會提醒、建議、溝通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聊聊為什麼做這件事前會有如此動機。而不是平時表達愛意、溫柔對待、送禮物,但遇事時斥責、辱罵、批判、毆打等多元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