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覽會的演進:工藝、殖民到現代化

2015-05-09 18:00

? 人氣

五年一度的萬國世界博覽會在米蘭舉行。(圖/米蘭世博官網)

五年一度的萬國世界博覽會在米蘭舉行。(圖/米蘭世博官網)

1970年,5年一度的博覽會在大阪舉辦,少年想要騎腳踏車跨越箱根山脈前往觀賞,但是腳踏車在跨越山脈的時候故障,因此無法參與,只能從去過的同學口中得知博覽會的盛況,雖然這是浦澤直樹《20世紀少年》小小段落,但是卻是許多台灣的學子認識世界博覽會的第一次。70年代正值日本戰敗後經濟起飛的時期,辦理如此大型的世界博覽會,被認為是見證日本已走出戰敗的陰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阪世博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和協調」,在大阪世博前一年,人類登上月球,人類科技進步,但是卻壟罩在冷戰的氣氛中,因此出現了這部對於和平、科幻的想像。世界博覽會是大國想要展現國力利的大型展覽會之一,從1851年的英國到2015年的義大利無一不是希望透過博覽會展現國家高超的工業技術,這個競技場和奧運相同,不論主題是什麼,宣威的本質沒有不同。

大阪世博公園與21世紀少年中表示「朋友」的記號。
大阪世博公園與21世紀少年中表示「朋友」的記號。(圖/網址)

世界博覽會發展─從工藝到現代化

19世紀英國開辦了第一次的世界博覽會(當時稱做萬國工業博覽會),這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見證英國維多利亞時的輝煌,但是原本舉辦博覽會的目的是為了促銷商品,英國在18世紀透過工業革命,成為第一個邁入工業化生產的國家,但是對於歐洲大陸而言,這種用機器大量生產的產品,有著品質的懷疑,因此英國希望透過舉辦博覽會來宣傳,英國貨是值得購買的。

因此維多利亞女王宣布成立籌備世界博覽會的委員會,蓋了「水晶宮」讓英國生產的高速汽輪船、起重機、織布機、廚具用品以及收割機,在「水晶宮」內展覽(簡言之就是,蓋了一個世貿展場,辦了電子消費性產品大會)。由於博覽會的效果很好各國便紛紛效仿,1853年都柏林和紐約也相繼舉辦世博會,1855年法國也舉辦一次。

座落在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
座落在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圖/網址)

但很多國家紛紛舉辦世界博覽會後,以及有鑑於世博會可為主辦國帶來龐大的產業與經濟效益,31個經常參與或舉辦世博會的國家,在1928年簽署國際博覽會條約,並成立負責規範管理世博會的國際展覽局。世界覽會的主題也因為時代不同的而出現一致性,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次大戰後,主題主要以「和平」為主題,而20世紀末期則是以環保為主。

除了工藝技術,博覽會會更是個各國競逐的場域,1884年柏林會議瓜分了非洲,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都在非洲獲得殖民地,1897年布魯塞爾的博覽會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展區,世人顯示比利時對殖民地「野蠻人」征服和馴服的力量,在以非洲為主題的「非洲村」中。展示了100多名部落士兵,還有20多名婦女,每天表演非洲民俗和傳統的日常生活與勞作方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