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別人喜歡你?心理學專家曝「3招社交小技巧」,對異性、同性都有效

2023-09-24 10:30

? 人氣

人與人彼此注意到對方,進而產生好感,最後彼此接近、建立關係的情感歷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人與人彼此注意到對方,進而產生好感,最後彼此接近、建立關係的情感歷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關於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你認為人的哪些方面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是外貌、氣質,還是其他原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先來看一個春秋時期的故事。

衛國有一個外貌非常醜陋的人,名叫哀駘它。雖然他醜得讓人看到他就覺得不舒服,但是他特別受歡迎。據說,男人和他相處,每每相談甚歡,捨不得離開。女人要是和他在一起,甚至會向父母請求做他的小妾。

長那麼醜,還有人喜歡他,是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思想家或是博學多才的人呢?我查了相關資料之後,發現史料中並沒有記載他有什麼特別之處,此人既非商業奇才,也未身居高位,更沒有巨額財富。這可真是個謎。

這樣一個相貌醜陋,各方面可能又很普通的人,到底是憑什麼受到男男女女的喜愛,讓眾人願意親近呢?我雖然也沒想通,但在這篇文章中我想探討一下人際吸引的話題。

這是一個以貌取人的社會

所謂人際吸引,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想接近某個人的渴望。

人際吸引幾乎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愛情。

外貌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吸引力,因為我們認識人的第一眼,往往就是看他的長相。在印象形成的初期,外貌的刺激是唯一會產生作用的因素。

也就是說,只有在外貌引起他人的注意後,人們才會有進一步交往與互動的可能性。而前文提到的哀駘它,並不是看第一眼就會喜歡的那種人,這也是大家不懂為何他會那麼受歡迎的原因。

研究發現,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絕大部分都喜歡漂亮、有吸引力的人。關於這點,在進化心理學上有很強的證據證實。

在人類進化的早期,人們需要找到生育能力強且身體健康的伴侶,但遠古時代並不像現在有先進發達的醫療系統,那麼,我們的祖先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呢?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外貌來判斷,例如身材豐滿勻稱、長得好看等,這些都是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象徵。

當然,外貌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只是第一步,或者說是第一步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但之後還會陸續產生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讓外貌不再只是別人決定對你觀點的唯一要素。

人際吸引力法則

雖然外貌很重要,但在人際吸引上,可能也只是一個敲門磚,還有很多因素也影響著一個人的吸引力。因此,我們可以假設,哀駘它的人際吸引力可能就是長相以外的其他因素。

比如之前提到的,當我們知道某人可能喜歡自己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會對對方抱有好感。如果是微妙的愛情,一旦知道對方也喜歡自己,就可能會對他更加念念不忘,覺得對方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一項配對的研究也證實,當某些人特別喜歡你而不是別人時,這種情感回饋也會讓人有更強的自信,讓你會更願意和對方繼續交往。

這裡涉及人際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讓我們感到被吸引的人,他們的出現往往能給我們帶來回報,而且這種回報可能是直接的。比如,與對方交往所帶來的積極面—享受對方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感覺;也可能是間接的,比如,第一次認識某人的時候,剛好自己喜愛的球隊贏了比賽,讓你很開心,那麼下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你可能仍然會覺得很快樂,這種因為環境帶來的情感基調,也會讓你覺得某人是個有吸引力的人。善用這種間接的回報,就可以用來提升他人對你的好感度。

另外,還有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

一、接近性效應

想要與對方產生良好的關係,彼此所在的位置越接近,關係就容易越好。比如你的同學、同事、社團朋友、客戶、鄰居等,因為距離相近,彼此有很多互動的機會,也累積相同的回憶,就會更容易互相瞭解,進而建立情誼。

有個經典的笑話就說明了接近性的重要:有個男孩子曾寫給女友數百封信,懇求她嫁給自己,而她最後確實也結婚了—但新郎是那位送信的郵差。

接近性效應的基礎在於「熟悉度」,或說是「建立熟悉感的機會」,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不喜歡陌生的感覺,並且害怕未知,總是喜歡親近自己所熟悉的東西。

二、相似性效應

興趣相同、品味相同、成長經歷相似,甚至性格相近⋯⋯等,都可以提高你和對方彼此的吸引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這一點。

研究指出,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越相似,我們就越容易喜歡對方。而在與他人相處之後,我們也比較容易對那些與自己有相似性格的人,產生較高的好感。甚至,在外表方面(例如髮色、戴眼鏡與否),我們也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和自己外形相似的人交好。

也就是說,我們都容易對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產生更親近的關係,不論是性格、意見,或僅僅是外表上的特徵,也不論自己在意識層面上是否有察覺此一傾向。

如何讓人喜歡你?

每個人都希望能博得他人對自己的好感與認同,而這件事其實是可以透過心理學效應進行練習的。

一、變色龍效應

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姿態和語言,能使別人喜歡你。當然,是要模仿他人高興的表情或者不經意的小習慣,而非對方的消極表情(如:生氣)。

模仿他人的行為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們往往會模仿自己讀過或聽過句子中的語法,又因為行為會影響態度和情感,這種模仿也會令你對他人感同身受。

比如,在和別人線上溝通或聊天時,適當合宜地模仿對方標點符號及表情符號的使用習慣,可能就會增進彼此順暢地溝通,甚至增加好感度。

二、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是美國十八世紀著名的發明家,也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曾經很想與賓州立法院的某個議員合作,但這位議員是出了名的難纏且鐵石心腸的人。那麼,富蘭克林是怎麼做的呢?

富蘭克林知道這個議員的私人藏書中,有一本稀有的書,於是他詢問議員是否能把那本書借給他看兩天,這位議員同意了。而富蘭克林於一週後歸還書籍,並附上一張紙條,表達他的感激之情。關於接下來發生的事,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當我們再次見面時,他主動對我說話了,(他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做過)而且很有禮貌。後來,他還向我表示他隨時願意為我效勞。」

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為一條簡單的原則: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助你

換句話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可能就要請他幫你一個忙,這會讓對方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進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三、將關係與美好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這就是前面我提過的:間接的回報。人們透過條件反射,會形成對於與獎賞性事件有關的事和人的積極感受。

舉個例子,在一週的緊張工作結束之後,當人們圍坐在營火前,享受可口的食物、醇香的美酒和美妙的音樂時,就會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那麼溫馨,包括身邊的人。可能平時人們並不覺得那些人多麼具有吸引力,但在那種溫馨而放鬆的氛圍下,可能就會覺得對方是迷人、更讓人喜歡的。

相反地,如果某人正處於焦慮不安,那麼他可能對遇到的人就沒那麼有好感了。

浪漫的晚餐、在劇院觀賞表演、在家共度夜晚、外出度假,這些對增強人際吸引力都很重要。如果你希望維繫與伴侶的關係,就讓你們的親密關係與美好的事物產生連結吧。

作者介紹|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學習和研究心理學近二十年。曾擔任江蘇衛視《我們仨》心理專家,在壹心理發佈熱門線上課程《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學課》,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活躍於知乎平臺,為讀者解答心理學方面的疑惑,是知乎心理學話題優秀答主、2018年度榮譽答主。於2017年和太太共同創辦心理學科普公眾號「Dr昕理學」。目前知乎和公眾號粉絲累計達四十多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人生難題,心理學都有解方:探究底層思維,提升心理智商,做出最佳決定的54種成功策略》(原標題:如何贏得別人的好感?)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