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你肯定有親手寫下時程規劃表的經驗,什麼時間該做好什麼事,一件接著一件,若是累了,應該可以再撐一下、再撐一下下就好⋯⋯隨著能量消耗,你可能即將掉入時間的陷阱之中。
面對日常的每一天,比起管理時間來說,更重要的是管理你的精神能量。什麼叫作管理能量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三位正在坐牢的犯人,上法庭接受審判,希望能夠獲得假釋的機會:
結果,只有一個人獲得假釋的機會,你猜猜看,是誰?
答案是,第一個犯人。
原因不只是跟他的案件本身有關,背後有另一股很強大的力量,深刻影響了法官的基本態度。是什麼呢?
答案是時間,法官聽審的時間。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他們分析了超過一千筆判決結果,統計發現:審判發生時的時間,與審判結果有很強烈的關係,要是犯人在早上開庭不久之後接受審判,他有將近70%的機會得到假釋;如果是下午時段,機會則降到只有10%。為什麼呢 ?
因為「做一個公正的判決」是一件很費腦力的事──一日之初,法官精神狀態比較好,可以考慮得比較完善;但,聽審時間曠日廢時後,法官很容易會陷入「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的狀態,他思考的速度會越來越慢,考慮的範圍變窄,也會越來越不耐煩。法官如果對一個案子的感覺不好,那基本上,會傾向先說NO,雖然法官仍相信自己公正審判,但其實已經明顯地有了偏見。
決策疲勞會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為什麼原本相處融洽的小兩口,忙碌一天之後,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吵?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衝動買下一件昂貴又不實用的物品?為什麼我們在深夜無法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為什麼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會議之後,還會產生出倉促的決策?
因為不管你平常多理智、多精明,你都沒有辦法像一台電腦,連續不斷地付出百分之百的腦力。
決策疲勞相關研究的學術權威、心理學者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認為,人類的心智是「有限的能量系統」,每當我們思考、決策、自我控制時,都使用了這個「心理能量系統」,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意志力。
不似一般身體的勞累有非常直接的感覺,「決策疲勞」或「精神疲勞」比較難被我們意識到,即便意識到,我們也往往會選擇忽視,覺得「再撐一會兒」就好了,但它的影響是在你不知不覺當中發生。
我們的一天,充滿了各式各樣微小的決定,從早上穿衣服,到菜市場買水果,選擇看什麼電影,每一個決定似乎都沒什麼影響,但也都需要花那麼一丁點兒的力氣,累積起來,「心理能量系統」就會有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