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藝術品交易賺錢?專家揭藝術投資穩賺不賠的祕訣

2024-04-22 09:39

? 人氣

甚至得考慮藏品得不只在單一的區域市場,而能在全球市場流通。因為只有關注者、競爭者更多,作品才能出高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眼力不狠收藏不真

藝術投資最大的風險是:誤判真假。如遇贗品則血本無歸。當然也因為拍賣行對拍品不保真,也有藏家明知是原來買了假,又再委託賣出去。他們想只要能遇到下一個笨蛋,也是不虧的操作。

常遇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拿說是家中長輩留下的字畫來問我,有沒有認識的人想收。最多的是鄭板橋、齊白石、張大千這類家喻戶曉的畫家。我一看,不好意思說出心裡的話:「這也太假了吧,連A貨高仿的層級都達不到」通常這樣傳過來的,其中百分之一百零一是不對的。我只能委婉地說:「這個玄。拿拍賣公司看收不收吧!」記得有個鑒定前輩說過,市面上流傳成千上萬的字畫,真跡是萬裡才能挑一。

造假的手法無奇不有:

1、用數位合成假畫與藝術家的合影。

2、偽造名家的題跋。

3、凡有發表、出版或著錄的價格較高,把真假混在一起出版等等。

市面上贗品、仿品泛濫,鑒別真假是頭痛的事。想問專家,專家們會避免「指假」,擋人財路惹上麻煩,因此多數不願出面指證。市面上濫竽充數,專家與磚家真假難辨,鑒定證書沒公信力。

作品真偽難辨,只能以其他線索佐證,例如:家屬認證或流傳有序的紀錄。一件作品出版、展覽與收藏等流通紀錄越多越清晰,就越可信,凡有發表、出版或著錄的拍品,拍賣價格較高,專業就叫流傳有序。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流傳有序也有假的。許多輔助真偽判斷的佐證,也可能是一起偽造的。例如用數位合成製造出假畫與藝術家合影的照片,在假畫上偽造名家的題跋。有人摸準了買家的心理特點,把真畫與假畫混在一起出版畫冊,矇騙買家。

想到自己親身經歷的兩個案例:

我曾在的公司,有天收到五張號稱是徐悲鴻在旅居東南亞期間畫的油畫,宣稱館藏的幾張素描稿就是這批油畫的底稿。其中還附上徐悲鴻紀念館的鑑定證書、夫人廖靜文與這些畫的合影、民國時期的展覽宣傳等,乍看真是舉證齊全。公司要我負責去查證這批作品的真偽,我感覺自己簡直就是個女偵探。

首先去請中央美院油畫系教授鑒定,有人曾受教於徐先生,熟悉他筆觸,一看就說肯定不對。然後我又打電話到徐悲鴻紀念館希望他們協助鑒定。對方在電話裡就只問了我兩個問題:那鑒定證書是手寫的還是打印的?我說是打印的。他說本館出的鑒定證書是手寫的。然後他又問:你說是五張油畫?你說五張國畫還有點可能,現在還會出現五張油畫肯定是假的。我再細看那個所謂畫冊上的老舊感似乎像是用茶漬做出來的,每張畫與廖靜文的合照,她的服裝動作都一樣,應該也是合成上去的。如今,真相大白,全是假的。

作者介紹|趙孝萱

現任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時書院院長

元培學堂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藝術鑒賞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結業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結業

曾任

輔仁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

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

佛光大學文學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台北林語堂故居首任執行長

北京大學「現代藝術檔案」總監

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收藏俱樂部顧問講師

著有:《美力覺醒》、《藝術收藏投資的七十個問題》、《藏家養成計劃》、《張恨水小說新論》、《鴛鴦蝴蝶派新論》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印刻《美力覺醒:在生活日常中培養眼力,一窺藝術世界的堂奧》。(藝術投資判定的原則)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