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去做健檢,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子宮肌瘤,這個很嚴重嗎?」、「醫生,我每次月經來時,經痛都很厲害,診所醫生說我有子宮肌腺瘤,那是什麼意思?」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肌腺症三者不一樣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或國外習慣稱 fibroid)、子宮肌腺瘤(adenomyoma)、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各自成因的不同,是不同的疾病。這邊簡單說明差異(但也足夠讓大家暈頭轉向了)。
1. 子宮肌瘤
這是一種良性的肌肉增生。許多人都有子宮肌瘤,但因為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所以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基本上都是良性的,不會變成惡性[惡性的子宮肌肉瘤(leiomyosarcoma)一開始就是惡性的],但是有可能會越長越大,開始產生症狀。
子宮肌瘤可能會有下面症狀:腹圍增加、下腹觸碰到腫塊(躺下來時尤其明顯)、月經來大量出血、經痛、性交疼痛,和壓迫症狀,如頻尿或便祕等等。但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子宮肌瘤好發在育齡婦女,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有可能會逐漸長大,例如懷孕的時候,有些媽媽的子宮肌瘤會跟著長大,造成孕期局部腹痛,胎位不正。有的肌瘤甚至會擋住產道,導致最終必須剖腹生產。(在漫長的行醫過程中,我也的確開刀拿出過如籃球一般大的子宮肌瘤。)
2. 子宮肌腺瘤
即子宮肌瘤受到子宮內膜細胞的侵犯。在超音波影像下以及病理組織中同時具有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的表現。
3. 子宮肌腺症
這是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症,指的是子宮內膜細胞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導致子宮肌肉層增厚,並且會有經痛、不正常出血等症狀。
最常見的「子宮肌瘤」有哪幾種?
依照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可以歸為三類─黏膜下肌瘤、肌肉層肌瘤、漿膜下肌瘤。
(1)黏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指的是長在子宮內膜層下,或者往子宮腔內的肌瘤。這樣的肌瘤比較容易有症狀,且大部分的症狀是經期大量出血;患者可能會有貧血等相關表現,如臉色蒼白、容易頭暈、走沒幾步路就很喘等。
(2)肌肉層肌瘤
肌肉層肌瘤顧名思義就是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肌瘤。肌肉層肌瘤多數是沒有症狀的,除非是已經長大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會摸得到,或者是出現壓迫症狀,導致容易頻尿或是排便不順的現象;也有可能因肌瘤較大,造成月經來的時候,子宮收縮不良,經血量變多。
(3)漿膜下肌瘤
漿膜下肌瘤則是長在子宮表面的肌瘤,就像是蠟筆小新被媽媽K得滿頭的腫包,或者像是顆蘋果一樣,透過一個果蒂垂在子宮外面。漿膜下肌瘤一般也不會有什麼症狀,除非肌瘤大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摸到下腹部有腫塊,或是因受到壓迫造成頻尿、便祕等現象。有一種罕見的情況是,果蒂型的漿膜下肌瘤有可能因為劇烈活動而扭轉,這時候會有持續性的腹痛,必須靠手術才能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