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0年前,蘋果就已經用Arm的晶片!公司內部卻出現分歧,導致計畫終止

2024-06-20 10:40

? 人氣

延伸閱讀:黃仁勳當年為何要創辦輝達?一塊被主管拒絕的晶片,開啟輝達30年後的AI霸業

與此同時,史庫利受到艾倫.凱伊(Alan Kay)的影響。凱伊是全錄帕羅奧圖研究中心的元老級研究員,於1984年成為蘋果研究員(Apple Fellow)――這是旨在把個人電腦領域的創新者和公司連結起來的合作方案。凱伊在1960年代就構想打造一款他稱為「動態筆記本」(Dynabook)的設備。這是一款主要為小孩打造的電腦,附帶鍵盤、觸控螢幕和寫字的觸控筆,可以像筆記本般地隨身攜帶,透過無線射頻來跟大型電腦連結。留著小鬍子的凱伊在1972年的一份筆記中推測未來:「將來會出現可攜式的個人資訊操縱器,」只用1片、至多2片晶片,「這些晶片內含幾千個電晶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攜式、運算力強大、普及:這是科技界爭相追逐的熟悉夢想。賈伯斯和凱伊交談時對動態筆記本充滿興趣,這抱負和 ENIAC 的共同設計人約翰.毛奇利當年做出的預測如出一轍。動態筆記本的構思啟發了全錄奧圖電腦的原型設計,他的抱負在後來1987年出版的自傳《蘋果戰爭:從百事可樂到蘋果電腦》(Odyssey: Pepsi to Apple…a journey of adventure, ideas and the future)結語中再次出現。

史庫利寫道:「21世紀初期,我們應該會看到未來世代版的麥金塔,它很可能是一種名為『知識領航員』(Knowledge Navigator)的美妙機器、一位世界探險家、一台如印刷機般激勵人心的工具,」人們可以用它來:「出入圖書館、博物館、資料庫或機構檔案室……,把巨量資訊轉化為個人化、易於了解的知識。」

史庫利說,領航員長什麼樣子一點也不重要,「其實現今最強大的個人電腦,在未來十年間將逐漸『神隱』,像馬達一樣,被裝入一台體積如同口袋大小的計算機裡。」他指出:「第二代蘋果電腦的晶片已經小到可以掛在耳環上了。」

接著在那年的一場主題演講中,史庫利融入了「知識領航員」的概念,用一支影片展示一位大學教授在一台如同現今平板電腦般的設備上處理事務。蘋果內部當時已經在設法實現這類創意,史庫利從旁協助。

工程師史蒂夫.薩科曼(Steve Sakoman)在惠普期間,主要研發開創性、但造價昂貴的「惠普手提電腦」(HP Portable),在1984年進入蘋果後則是研發第二代麥金塔,之後為留住這位人才,蘋果的產品發展副總尚-路易.加西(Jean-Louis Gassée)同意讓他追求自己的夢想,設計一款可筆寫輸入的現代機器。薩科曼稱此為「牛頓」(Newton),以著名的英國數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來命名,蘋果最早的標誌設計靈感,部分也是源自牛頓被樹上掉落的蘋果啟發而提出萬有引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