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選手的目標不是打安打,而是不出局!上壘率是好打者指標:得分相關性近0.9

2024-06-26 09:40

? 人氣

棒球選手的目標不是打安打,而是不出局。(AP)

棒球選手的目標不是打安打,而是不出局。(AP)

如果上壘率真有這麼重要,那他們為什麼不把它放到記分板上?――勇士隊外野手傑夫.弗朗科(Jeff Francoeur)在2009年的發言

在對傳統或現代棒球數據都一無所知的前提下,你會如何去衡量一名棒球選手的表現有多少價值?換句話說,假設有需要,你會如何從零開始打造一套全新的棒球數據語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早期的棒球分析師從布蘭區.瑞奇與恩蕭.庫克(Earnshaw Cook)到比爾.詹姆斯與彼特.帕瑪(Pete Palmer)所嘗試回答的,就是這種問題,為此他們有時候會解構老數據,有時候會從無到有建構自己的新數據。我會在本書第二部討論的很多內容,就是以包含上述幾位在內,許多先進的研究為基礎。他們在記者、作家與棒球思想家的身分上,替我們想到了許多今天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比方說,出局數是壞東西,且構成了攻勢上的「成本」;或是投手能控制某些結果,但並不能控制整場比賽的全部結果。我所屬的世代,基本上成長在一個還沒有雷達跟電腦系統可以逐球確認球種、速度與轉速的年代,我們只能拿著最基本的統計資訊,一場比賽、一場比賽去試著搞清楚到底哪些數據要緊。

而我決定在這裡用來打頭陣的,是所有攻擊數據中最有用的一個,也就是上壘率。上壘率有用的地方在於,它能告訴我們一件對打者來講最單純卻也最重要的事情:他有多經常出局?你要是拿「打者站進打擊區的工作是什麼?」這個問題去問隨便一位棒球迷,他或她多半會回答一個大同小異的答案:「打安打啊!」頂多思路繞一點的人會說:「把分數打回來啊!」之類的。從我們那代人可以自己坐在那兒看電視,不會往左或往右倒以來,大人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都叫打者了,當然就是負責打安打啊!

這聽起來很美好,對球迷也充滿號召力,但這觀念是不對的。打者的工作是:不要出局。如果是喜歡正面表述的朋友,這四個字可以改寫成:設法上壘。打者每次上來打擊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麼上壘要麼出局。如果把棒球選手的表現當成是量子力學,那上壘跟出局就是不可再分割的兩種基本粒子。上壘,或云不要出局,是有明確定義,是可以反覆施行的棒球技術。而要測量這項技術,最好的工具莫過於上壘率。

賽伯計量學開始滲透進主流棒球書寫,是在2000年代初期,適值在2003年出版《魔球》、紅襪隊延聘比爾.詹姆斯擔任顧問職的舉動,乃至於其他較小的時代變遷,共同提醒了某些比較不那麼守舊的棒球線記者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需要與他們報導的球隊和球團管理層,一起與時俱進。(棒球這運動的媒體從過去到現在,都一直在身上帶著抹滅不掉、抗拒革新的條紋,直到老一輩的棒球記者逐漸凋零。)我們並沒有剷除掉劣質數據,但我們確實開始看到了新數據現身在了白紙黑字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