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相比,股市的漲跌不過是花絮。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北京與其他一線城市房價大跌,主管機關強力行動,以扭轉態勢。銀行收到放寬貸放標準的命令,並放出更多二胎貸款。買房子的人可以用基準利率打了折之後的成本借錢。在2009年內,借出的房貸多了5倍,房價漲了3/2。《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很多人搶著買地。中國一線城市(第一太平戴維斯指出,這些是全世界最熱的房地產市場)的房價,漲了超過3/2。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價值最高的房地產市場。到了這個時候,主管機關決定讓房市降溫。
2010年初時調高利率與銀行資本準備要求,也緊縮了房貸標準。銀行收到指示,不再承作第三間房的貸款。有一陣子,這些措施眼看就要發揮作用了,但到了2011年底時,在中國國家統計局追蹤的70座城市中,幾乎每個地方的房價都下跌,上海和北京的房屋交易量則觸底,此時政策再度逆轉。2012年夏天,中國又調降利率,根據《彭博社》說法,這是配合和歐洲主權債危機有關的「全球協調後全面性寬鬆行動」。
撐過幾次下挫之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贏得無敵的名號;避險基金大亨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說,這是營造出「超級泡沫」的一項關鍵條件。2015年股市崩盤,之後貨幣政策又更寬鬆。10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來到歷史低點2%,接下來那一年, 銀行加速放款,房貸在新貸款中的占比更高了。上海某些地區以及鄰近的蘇州,空置的開發地點售價比鄰近建築物已經完工的土地更貴,這是一個「麵粉價格高於麵包」的例子。到了2016年,以全中國來看的房價為中國平均所得的8倍,與10年前美國房市高峰時的估值相比,差不多高了2倍。
中國房地產的估值並非完全不理性。
詹姆士.斯圖亞特爵士主張,以低借貸成本來說,密西西比公司的價值很合理,同樣的道理也可套用到中國房市。1719年約翰.羅的皇家銀行利率訂為2%, 近300年後,中國人民銀行也將利率訂在同一個水準。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2015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北京和上海的租金殖利率不到2%,這和折現率很一致。
但租金殖利率低於2%,代表要近乎70年才能付清房價,這幾乎和住宅土地租賃的時間相同;中國住宅的土地70年後就要還給國家。中國房市被譽為「永遠不會破的泡沫」,但就像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說的,「預期的增值幅度只要有一點下跌,就足以讓房價大跌。」
到了2016年年底,房地產的總價值來到43兆元,將近國內生產毛額的4倍,與日本房地產泡沫全盛時期的總價(相對於國內生產毛額之占比)打成平手。中國正如30年前的日本,轉型成一個「土地泡沫」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