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正念工坊、陽明交大醫學院共同舉辦的「正念與醫學暨心理學研討會」,2024年11月16日在台北舉行,匯聚國內外醫學和心理學專家,探討正念臨床應用,包含慈悲與自尊、禪與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生活型態醫學、睡眠、老化、減重等7大議題,不少醫護人員亦分享接觸正念後的轉變。
肥胖症專科醫師鄧雯心是台灣正念工坊正念減壓課程學員,自己也曾受減重挫折所苦。學習正念後,她在正念飲食的過程中發現,食慾源頭可能並非生理飢餓,而是想填補孤獨感。「造成困擾的不一定是體態,而是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正念可以幫助我們降低對減重的執著,用更涵容的心態接納當下的自己。我們不一定要瘦才能喜歡自己,而要先喜歡自己,才能瘦得自信美麗。」
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葛摩博士(Chris Germer)、正念自我慈悲(MSC)的共同創始人分享,自己曾長達20年飽受上台焦慮所苦,曾在演講時緊張到講不出話。直到練習了「正念自我慈悲」,才找到怯場的解方,學會撫慰自己、平靜情緒,並因此深入相關學術研究。
復健科醫師、正念減壓認證師資施玟瑄,時常在診間遇見身體機能退化的患者。她表示,有些病人想依賴復健回到完全健康的狀態,卻忽略了身體條件的現實。過去施醫師對於如何陪伴患者平靜地接納老化感到迷茫。「學習正念後,我運用正念的方法安頓自己,同時帶領病人練習覺察。即使退化和疼痛可能無法根治,我們仍有能力讓疼痛背後的負面情緒減少,找回身體的自主權。」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陳德中指出,正念是內心的訓練,從覺知出發,改變對外界的慣性反應,「我們時常忘記,每個人內在都有邁向健康的力量,而學習正念,或許能幫助我們將它找回來。」
關注台灣正念工坊,了解正念最新發展:https://www.mindfulnesscent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