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信智商是固定的,人們往往會害怕被評價為低智商,而選擇儘量避免置身在艱難且具有挑戰性的情境中,這樣的人也喜歡在和別人比較的過程中設定學習目標,像是希望自己可以超越某某人或拿到第一名等,而且傾向選擇可以保證成功的簡單任務。以結果來看,這類人選擇的學習方式更重視可見的外在結果,而不是真正深入地學習。
相對地,相信智商可以改變的人,更容易擺脫和別人比較的心態,追求讓自己滿意的學習方式。換句話說,他們比較和競爭的對象是「過去的自己」,因此他們也會更加積極尋求真正的學習。
相信智商可以增長時,學業成績就會提升
有一項有趣的實驗和固定理論有關,在測驗前先讓某一組六十到八十歲的受試者閱讀一篇關於「衰老對記憶力的影響有多大」的報導文章,接著再進行記憶力測驗,結果平均的達成率是四四%。在相同條件下,另一群對照組的受試者沒有看這篇報導便直接進行測驗,最後平均的達成率則是五八%。這個實驗結果顯示,「或許我就是這樣」、「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的心態,可能會影響到智力或體能測驗這種一次性的測驗結果。
「IQ很低所以學不會」、「據說女生數學都不太好」、「只有那些特別有天分的孩子才擅長運動和藝術」……這些在無意識中相信固定理論的信念,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呢?我們都需要回頭檢視自己是不是基於固定理論,才在言語上和行動上告訴孩子「你是女生所以才學不會」或「你頭腦不好才做不到」這類的話。
「我在學校重新做了一次智力測驗,結果IQ是一百三十。看來只要努力念書,IQ也是可以提升的。」這是上高中後瑾熙告訴我的。
沒錯,智力不是固定不變,它可以藉由努力提升,也會隨著年齡變化。但不論IQ是固定還是變動的,我都確信它並不是影響瑾熙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對我們來說,智商到底是一種固定能力還是可塑能力其實並不重要。真正更有意義的事實是:「只要相信智商是具有可塑性的,就能提升學業成績的表現。」
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將相信智商可以增長的人、也就是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和不相信的人分成兩組,針對他們的學業成績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相信智商會增長的學生,成績都會逐漸提升。
是要讓智商增長比較容易,還是改變心態比較容易?當然,改變心態是更容易的。在購買一些昂貴的教具之前,不如先改變心態吧!這不需要另外花錢,非常值得一試。
作者介紹|河楡丁
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現任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了20年。開設YouTube頻道「Anywhere School」,與大家分享從結識新孩子和家長中學到的擔憂、經歷和資訊。在Anywhere School中,可以觀看超過200多場關於小學學習、生活方式、學校生活和父母成長的講座影片。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台灣廣廈 《小學生正向習慣養成書:寫給現代家長的「非認知能力素養」培養出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自律性、復原力》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