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件社會議題引起媒體廣大關注與議論,勞動部公務員因疑似遭長期霸凌於辦公室輕生,本來此事並未受到關切,但在勞動部內部調查報告出爐後因內容指出該主管雖有辱罵、咆哮部屬行為,但無法證明該員的輕生與其主管有關,甚至認為該主管之管理行為是「立意良善」,此報告發表後引發各界嘩然,更引起社會大眾極大的關注且輿論紛紛。
《鏡新聞》最新的民調也指出,民眾對於官員的回應及事後人事調動,有高達45.6%民眾表示「不滿意」引發討論,原因在於主管的態度至始自終選擇迴避,也未表示自我反省,直到事情爆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工作場合,部屬面臨個性強硬且體恤較低的主管遭受檯面下不尊重行為也履見不鮮,上班時間內交辧任務態度強悍,聲色俱厲,對部屬來說已造成言語霸凌及人身攻擊,導致企業有相當多的人才流失常有所聞!企業是營利單位,主管要求部屬及團隊提升績效表現實屬常理,要求績效無可厚非,但上述事件爆發了職場中於辦公室可能上演的言語霸凌現象及難以想像的荒謬情況,而部屬為了飯碗往往忍氣吞聲。
選擇不爭辯、直接道歉才是好主管的體現
看到這則新聞的當下,我的內心感到無比沈痛,可以發現整件事情不僅是主管個人行為的問題,更顯現出主管的管理能力不足及其未能浮出檯面的黑暗面,在工作場合「不認錯」的行為更是最令部屬不滿的行為,也是最多員工的離職原因之一。筆者曾任職過企業主管多年,深知主管面對錯誤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格局,一直以來面對批評會選擇先反省,因為我知道主管的態度,將會嚴重影響團隊的工作氛圍和公司企業文化。
事實上,管理觀念正確的經理人,應該在自己做錯事情時,勇於承擔過錯,直接選擇不爭辯、直接道歉,就可以讓民怨和情緒不隔夜,針對以上事件也反映台灣經理人在工作中的決策與風險衡量能力不佳的事實(決策與風險衡量能力在MAP全球管理才能評鑑的PR值為65%)。
做決策的正確觀念:善用做決策的70%、20% 、10%法則
到底該如何做對決策,才能成為一位有擔當的主管?
那就是在做決策時,務必做出取跟捨之間的權衡,而捨是有風險的,更是有代價的,因此務必做好風險管理。而正確的決策與風險衡量,應該針對大小決定都有取捨心態,但因不敢捨面子加上不敢承擔失敗的後果,因此用盡任何方法掩蓋所有的過錯,還將事情歸因於員工情緒管理不佳,其實這麼做是相當沒智慧的,因真正有能力的主管會用70%的時間收集資訊,20%的時間收集意見,10%的時間下判斷。
做決策的致命誤區:不做取捨、不想承擔風險、不敢擔當是人性普遍存在的盲點
若是主管深知風向對自己決策發生問題時,依舊選擇不做取捨(都想要)、不想承擔風險以及不敢擔當失敗的後果,堅持不認錯、不面對、不道歉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或許整件事情就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更引起組織團隊運營安危,上述事件僅是台灣職場部份主管們的縮影,這也的確是人性普遍存在的盲點,主管身為管理者,真正該做的正確決策是為自己的行為立刻道歉,並作出緊急處理。
職場主管百百種,職場上部屬公認最受歡迎的好主管,都有共同的特色就是支持團隊,有肩膀願意擔當責任,做錯及時確切反省,一旦成功別忘了把勝利的果實與團隊一起分享而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洪彣欣(原標題:惱人的員工問題怎麼解決?台灣經理人的「問題確認與解決能力」大解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