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徹底解決並抑制房價的根本性解決方案,我認為唯有透過「增加供給和減少需求」,這是簡單的經濟原理。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積極的持續推動都更,固然,都更推動的初期確是會引發房價的上漲,那是因為都更的容積獎勵要求建築規格提升,引發營造成本的增加;另方面,在都更推動初期,因為都更在「量」上供不應求,造成實施者為了爭取案源,而給了住戶過高的分回,試問全世界那有一個國家,舊屋換新屋時民眾可以完全不出錢?過高的分回導致建商成本提升,再加上這幾年營建原物料和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諸多因素都再再推升了房價。
另一方面,在政府這幾年積極大力的推動都更下,願意參與都更的住戶數量和比例均呈大幅提升,這種情勢持續發展下去,不需幾年,房地產市場上,規格提升的新屋將大量進入市場,其交易佔比將大幅提升,甚至成為房屋交易市場的大宗,一改當前中古屋為主的市場現況。
在都更後新的市場狀況中,由地主分回的那部分也將因此減少購買新屋的汰舊換新需求;另方面則在容積獎勵所形成的供給量增加下,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對房價自然形成抑制效果。這才是從供需結構上徹底解決房價過高的根本辦法。
除此之外,一些產業的變革,包括交易方式和結構改變都有其必要性,但也不是一蹴可及,本文為求聚焦,暫不討論。
因此,不論如何,2025年的房市會是黯淡的一年,全島的房市交易量均將萎縮,都會區的蛋殼區和非都會區的大多數區域一定跌價,只剩台北市的蛋黃區房價因受到成本制約房價持平,但建商利潤還是下修,台北市的蛋白區和台北市以外的蛋黃區則視個案表現呈微幅下跌。
至於未來數年的房市發展,則要看政府的都更政策走向,若都更能夠持續發展,則國家經濟在科技產業及都更產業的雙頭帶動下將蓬勃發展,房價在新屋供給大量增加下,可望穩定微幅成長,少了暴漲暴跌的亂像。
至於有人說,這次的金融信用管措施,危老都更改建是排除在外的,的確如此,但是這次的銀行信用管制中的集中度管制依然納管了危老都更,所以都更改建的額度還是受到壓抑和限制。加上信用管措施下貸款利率上調,民眾房貸取得的困難度增加,建商的好日子已經宣告結束,中小建商愈來愈難存活已成定局。
從長期而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都更才是真正解決高房價的解藥。
文/胡偉良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