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房市高價化
「組屋 (HDB)」滿足了多數國民的「初次置產」需求,但高所得本地居民與外國投資客湧入商品房市場,尤其集中在高端公寓和市中心物業,導致這些市場價格持續上升。同時,商品房價格的飆升進一步抬高整體房價均值,使中位收入家庭的購房負擔加重,擴大了房價與收入的差距。
2. 二手組屋價格走高
組屋在『鎖定期』結束後,因地段優勢和高需求,其轉售價格經常飆升。部分地點的二手組屋價格甚至接近商品房的價格。對許多業主而言,組屋不僅是居住選擇,更成為增值投資工具,這削弱了政策平抑房價的效果。尤其是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地段的組屋,其增值幅度尤為顯著。
3. 土地稀缺與國際需求
新加坡土地稀少,開發空間有限,供給不足的情況長期存在。同時,作為亞洲的金融與航運樞紐,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和高淨值人士湧入,對高端房產的需求持續成長。儘管政府已通過提高「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未來效果尚待觀察。
說明:額外買家印花稅(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 ABSD)是新加坡政府為抑制房價的一項政策,主要針對外國買家和多次購買住宅的本地居民。
2025 年,臺灣的房價所得比首次成為亞洲四小龍中最低,超越了許多媒體經常鼓吹效仿的新加坡模式。相較之下,新加坡雖然成功解決了首次購屋問題,但商品房與二手組屋市場的高房價,以及國際買盤湧入帶來的挑戰,仍然對其房市構成壓力,為臺灣在借鑑其模式時提供了重要啟示。
持平而言,房價問題仍讓某些人感到深切痛苦與壓力,但亞洲其他三小龍的情況恐怕更加嚴峻。然而,隨著 AI 紅利分配不均可能加劇臺灣所得分配的惡化,未來貧富差距的擴大恐將對未能直接受益於 AI 紅利的家庭帶來更大壓力,這或許將成為未來政策亟需關注的重大挑戰。
*作者季凡為 APcore Global Education 創辦人、財經 Podcast「Two Money Lovers 經濟學不是萬能但有用」主持人。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季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