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推薦信可能是影響人生的重大文書,你夠重視,老師絕對是以相同的態度看待,所以在拜託老師前請先做好準備工作,將成績單、自傳、作品集等資料備齊、供推薦人參考,並和推薦人討論你的目標與策略,以便讓推薦人知到從何處下手。還有請切記,沒有人有義務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每位推薦人都需另撥時間才能執筆,他們當然都有拒絕的權利,若肯幫忙請懷著感恩之心。而在錄取後也切記通知推薦人並致謝,畢竟禮貌才能夠成就不凡的人。
課外活動:什麼都會不特別,專精才是王道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自古便熱衷考取功名的華人社會中,學科成績彷彿就是父母眼中的一切,任何學科外的活動都被看成是浪費時間。然而,在與西方全方位的教育方式相比,死讀書的學生反而經常被名校拒於門外。
但相對的,參與課外活動也並非要求孩子什麼都要會,許多家長看見某些名人具有小提琴、鋼琴、高爾夫等才藝,也就讀名校,便以為孩子必須把這些技能集滿,才有機會,此舉不但扼殺許多孩子的興趣與天份,也讓家長花費大把冤枉錢。
而以學校角度來看,其審酌課外活動的意涵無非是:「這能為學校帶來什麼貢獻?」舉例來說,這學期學校的首席小提琴手畢業了,那學校就有可能考慮具小提琴專長的學生,但學校也並非一定會遵此標準。
曾有一名稱績優異的學生,也是乒乓球奧運選手,她便一直認為當年就是乒乓球讓她錄取普林斯頓大學的,但在畢業後,她翻閱了當年的報告才赫然發現審查員的評語:「我們需要乒乓球選手嗎?」原來普林斯頓在當時並沒有設乒乓球校隊。
由上述可知,學校需要人才的具體需求,並不能夠準確預測,所以更應該回到參與課外活動的初衷,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不要零零總總選了一堆自己不喜歡的,只因為考慮學校需要什麼,專精一項自己的興趣,反而可以顯示自己的熱情與專長,不但替自己加分,還可以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面試:小小的細節,大大的加分
近來,面試對於大學申請的結果影響越來越大,部份原因是有些學生會對於自傳中的豐功偉業灌水與假造,一方面探探學生的虛實,一方面也透過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臨場反應,看出學生的性格。許多有些學生卻對面試有異常的恐懼,但請切記,面試官是來認識你的,不是來刁難你的,謹慎準備、輕鬆應對,便能獲得佳績。
俗話說「見面三分情」,有些學校雖有提供視訊面試,但若非不得已,請盡量親自前往面試。以MIT為例,該校在台灣設有面試官,若還要求視訊面試,態度上反而顯得有點不重視。
而在面試時最重要的,便是讓面試官留下印象,能夠提出自己的人格特質與不同處,往往是致勝的關鍵。然而許多學生常常會忽略與學科以外的經歷,認為與面試無關,但在積極尋找長才、通才的名校中,在每個申請人都成績優異的情況下,面試官想要聽的,或許正是這些自認不重要的經歷。
關於面試,有幾個重點與務必要注意的事項提供參考:
1. 去美國讀大學還不講英文!面試皆為全英文,切勿讓面試官因語言能力而給予負面評價。
2. 禮貌真的很重要!面試並不是見面才開始,書信禮儀造就良好的第一印象。
3. 請提前探勘面試地點,以免跑錯地方!面試當天父母請離場,「爸寶」、「媽寶」不是名校要的,自主、負責、有擔當的人才是。
4. 即使只面試1小時,也請準備好2小時的話題內容,以免詞窮尷尬。
5. 放榜後請寫封email給面試官,錄取者分享喜悅;落榜者感謝給予機會,未來有機會再成為彼此貴人。
本文經授權取材自《MIT面試官教你進美國名校》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