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剛解嚴、蔣經國離世、經濟正起飛,社會動盪卻又充滿希望⋯回望台灣剛走過的30年

2018-11-03 10:30

? 人氣

1988年在許多人的記憶裡,代表的是一段美好的時代。(圖/文化+)

1988年在許多人的記憶裡,代表的是一段美好的時代。(圖/文化+)

1988年之所以奇妙,在於它為80年代後半作了逗號式的結論,同時在台灣搭著解嚴列車,駛向接踵而來的全球劇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30年前的1988,對眷戀著80年代的「80控」來說,是個連將這四個數字說出口都覺得美好的年代;不信,可以試著說說看。如果把位置站遠一點,回顧當時與後來的台灣和世界,1988又像是個奇幻的時刻,在即將來到的巨大變化之前,這座島嶼上的人們已經開始感受那股微微震顫。

無論現在是什麼年紀的人們,回望1988年,都無法不承認,雖然當時的我們未曾感受到,但它在那個前網路、台灣剛要走上民主化之路的時刻,巧妙的成了架在兩個時代的一座時光之橋。不同行業領域的人們,以及台灣社會,都帶著一顆撲通撲通跳躍的心,抱著期待的心情,像是將腳伸進游泳池試水溫一般,準備勇敢向前、縱身一躍。

歷經38年,台灣終於解除戒嚴(圖/文化+)
歷經38年,台灣終於解除戒嚴(圖/文化+)

30自然也是個不錯的數字,依照過往的定義,30年為一世代,這個定義近來一直被快速改寫,大家現在普遍認為10年左右就有著一個世代的轉變和「典範轉移」。幸好,還能夠想起30年前往事的,多半是大叔大嬸,1988這個題目,剛好可以引領我們回頭看看上一世代自己和台灣的模樣。

蔣經國之死,是1988年台灣的頭條大事(圖/文化+)
蔣經國之死,是1988年台灣的頭條大事(圖/文化+)

本期「文化+」的邀訪,有許多預定受訪者謙稱自己當時年紀還輕、「不諳世事」而婉拒,說來也是,今年50歲的大叔,30年前也不過是20歲的小伙子。不過,即使年紀夠大的人,當時恐怕也不容易窺見時代全貌。「時代精神」這檔事和青春有點像,人總在失去青春之後才發現它的存在,時代也一樣──當時的你,不會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大時代裡,非得等到多年後回顧,才會有了然於胸的體會。

1988年的地球

儘管「文化+」焦點始終會、也應該要鎖定於藝文領域,但是要從1988年這個時間點切入,如果忽略政治經濟,或是只看台灣而不論全球趨勢,恐怕得不到完整的結果。在看台灣之前,得先看世界。

80年代末的世界,可以形容為第三波工業革命在前網路時代達到鼎盛的時期,資本主義尚未面臨到現在的問題,經濟上,人們財富快速累積,政治和社會則在這個背景下而人心思變,新一波的典範轉移箭在弦上,台灣與全球皆然。這還是個全球人口只有44億的世界,也就是只有現今人口的2/3,全球化正要開始,中國還沒「富起來」,美國總統還是演員雷根(Ronald Reagan)。很巧的,雷根出身的好萊塢似乎是全球想像中的應許之地。要以一個名詞形容此時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除了「樂觀」應該找不到第二個更適合的字眼。

1988年的美國總統雷根(圖/文化+)
1988年的美國總統雷根(圖/文化+)

有人這麼描繪80年代末期的意象:《捍衛戰士》(Top Gun)電影,它的原聲帶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雷朋(Rayban)太陽眼鏡,鮮艷、大膽色彩的服飾搭配或平面設計,加上一大堆YA (Young Adult)電影、後來被稱為Hair Metal的重金屬搖滾和新浪潮(New Wave)舞曲、饒舌歌,還有人人不可少的隨身聽(Walkman)。這是很西方的看法,卻很精準的描寫了我的少年世代,大致上也反映出全球多數地區的軌跡。中產階級有錢了起來,得以投入更多資本在娛樂休閒以及子女的教育,種種跡象都顯示,未來會更好。

捍衛戰士(圖/文化+)
捍衛戰士(圖/文化+)

新概念不斷的在此時迸發,全球網路(World Wide Web)和氣候暖化理論的第一次提出,都在這一年。碧納芝(Benazir Bhutto)獲選為巴基斯坦總理,成為近代第一個女領導人,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時間簡史》首度出版,而當時年僅42歲的川普(Donald Trump),首度在歐普拉秀上調侃式的提到他可能會參選美國總統。如今霍金哲人已遠,而川普真的成為了全球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然而,也不見得所有閃閃發亮的東西全是黃金。儘管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蘇聯也自阿富汗撤軍,但更強大的風暴儼然正在後方。沒有人想得到,著手開始經濟改革開放的蘇聯,在大約兩年後就開始瓦解,進而造成邱吉爾口中「鐵幕」的崩潰。尤有甚者,在下一年1989年就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徹頭徹尾的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卻也奏出了台灣商人「西進」的序曲,而那幾乎可說是近代兩岸關係的起點。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坦克人」(圖/文化+)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坦克人」(圖/文化+)

1988年的台灣

1988年的台灣,既是全球的縮影,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容貌。台灣既迎來解嚴後的第一年和蔣經國的去世、蔣家政權的結束,也在這一年,開始了全民炒股熱與史上留名的股災;適逢龍年,來到世上的「台灣之子」更比平常多得多。

近代全球經濟成長期,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達到頂峰,台灣沒有被排除在這全球浪潮之外。主計總處統計顯示,1987-1989年三年的經濟成長率(GDP growth rate)分別為12.7%、8.02%和8.75%,這在現代是難以想像的數字;相形之下,2017年只有2.89%。強勁的經濟成長意味著所得上揚,1987-1989年間的國民所得年增率,達到10.95%、7.69%和10.86%,近30年後的2017年,這個數字是1%。也就是說,當時每年薪資大約以10%左右的幅度成長。

80年代後半,台灣歷經「台灣錢淹腳目」和股災的雲霄飛車式衝擊(圖/文化+)
80年代後半,台灣歷經「台灣錢淹腳目」和股災的雲霄飛車式衝擊(圖/文化+)

這樣子的成長代表著民眾口袋裡的錢快速增加,消費力也隨之提昇。1988年平均民間消費支出的年增率高達13.9%,2017年只有2.21%。消費的增加,代表人們在吃得更好之後,也尋求其他方面的生活品質提昇,這從以下幾個項目的消費力陡昇可以看得出來:1988年的衣著鞋襪服飾消費年增率為15.77%(2017年為2.74%),家具消費年增率16.97%(2017年0.66%),交通消費年增率32%(2017年為2.89%)。

最有象徵意義的一個項目是休閒文化消費,1988年年增率為27.55%,2017年這個數字為負1.72%;偌大落差,成為最諷刺的現實。人總是不會變的,在豐衣足食之後開始尋求精神面的滿足和啟發,我們因此可以合理推測,正是30年前這波所得勁揚,使得包含音樂、電影、出版、表演等各方面的台灣文化圈,從製作、演出到觀賞、消費得到有效「金援」,得以有爆發式的成長。

另一方面,閒錢投入了股市和房市。台股在這一年的6至8月間從5000點漲到8000點,全民瘋炒股,而且買什麼賺什麼,直到1990年台股在8個月內又跌掉近萬點,才結束這場股災。不過在這段期間,台灣錢再度淹腳目,許多慾望和期待都靠著鈔票得以實現或加速。

520農運是解嚴後的第一場大型社會運動(圖/文化+)
520農運是解嚴後的第一場大型社會運動(圖/文化+)

但畢竟這世上有著錢無法解決的事,就在林強發行傳世名曲《向前走》再早兩年的這段時光,隨著蔣經國的離世和解嚴,報禁和黨禁的開放,遭受戒嚴法和蔣家專制禁錮數十年的台灣人,政治上的想望已然無法遏抑,強大力量準備爆發開來。許多人記憶鮮明的全國為小蔣披麻戴孝、電視三天變黑白,如今只成為被拿來和北韓比對的諷刺題材。

520農運(圖/文化+)
520農運(圖/文化+)

圍繞在立法院週邊的520農運,為台灣近代大型街頭社會運動揭開序曲,留下難以磨滅的畫面,也象徵著台灣尚未徹底向威權體制揮手告別。李登輝繼任總統,更為國民黨黨爭、隨後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埋下地雷,也成為兩年後野百合學生運動的隱形導火線。

這似乎是躁動而悸動的一年,所有的事都在動態發展,有人忙著拚經濟,有人忙著爭自由和公平。島嶼解除了身上的枷鎖之後,未來似乎有無限可能。

1988年的我和你

召喚30年前的自己,或許容易落入懷舊、往日總是美好的老套情節,但回首來時路,不僅是台灣應該常作的事,或許對一個年近半百的大叔、60歲的你和40歲的他,也是個不用隔太久就必須進行的儀式。記住自己的模樣,才更能往未來好好走去吧。

年僅15歲的跆拳道選手陳怡安,還小我兩歲,在這一年的漢城奧運示範賽中奪得金牌,第一次為台灣人塑造出踏上國際舞台、「Yes we can」、台灣人也可以的想像,在那還沒有中華職棒的歲月,似乎也提前預告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銀牌的狂喜。

80年代還是錄音卡帶的世界(圖/文化+)
80年代還是錄音卡帶的世界(圖/文化+)

而1988年的NBA冠軍湖人、MLB世界大賽冠軍道奇,當年如雨後春筍爆炸開來的重金屬風潮,都來自加州那個金光閃閃、陽光普照的城市洛杉磯。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在當年最紅的電影「來去美國(Coming to America)」扮演非洲王子,訴說另類美國夢,紅透半邊天的愛爾蘭樂團U2專輯「約書亞之樹(The Joshua Tree)」,也很湊巧的選擇了美國作為主題。在那個依舊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深受美式文化影響的年代,有多少孩子像我一樣,作著冒泡的美國夢?

川普的美國,和1988年大異其趣(圖/文化+)
川普的美國,和1988年大異其趣(圖/文化+)

30年後看著「川普的美國」,那樣子的美國夢和世界秩序,竟感覺如此遙遠和黑色幽默了。正如同現在已經快想不起來,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和鄉民、沒有簡訊和email,而只有公共電話、書報攤、雜誌和手寫情書的日子一樣。

當年在街頭上拚著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人們,有多少已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對他們交到我們手上的台灣,又作了什麼?30年前什麼東西都被封鎖、被禁、讀不到想讀的新聞、要不到想要的自由民主,眼見台灣即將捲入社會運動和民主化的狂潮之中,如今我們居然已經在喟嘆Too much information和假新聞,還有人認為台灣太民主、太混亂,懷念起專制威權了。

太陽花學運(圖/文化+)
太陽花學運(圖/文化+)
假新聞是現今眾人最大憂慮,亦成國安問題(圖/文化+)
假新聞是現今眾人最大憂慮,亦成國安問題(圖/文化+)

然而這也是1988年之所以成為一段奇妙時光,它為80年代後半段作了一個逗號式的結論,在台灣搭著解嚴、開放報禁的列車,帶著車上的我和你準備著迎向接踵而來的1989、1990年代初全球劇變。

所以,追想1988到頭來並不只是緬懷你我的青春年少而已,而如今網路上找不到的,也不是就未曾發生,只不過我們要完整的掏出這段記憶,著實困難了許多。想要完整談論1988年的方方面面畢竟是件大工程,本期文化+姑且以1988年的藝文活動和社會生活為引子,召喚30年前的世界、台灣和你我。

時光列車笛聲已響,一起跳上車吧!

文/王思捷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中央社文化+(原標題:【當期主題】呼叫1988年的世界、台灣,還有我和你)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