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小謀老師,他在大學裡開了一門叫「冒險教育」的課程。他上課的方式很特別,不但帶學生挑戰攀登尼泊爾的高山,還把學生拎進深山,丟到山上四天三夜要他們一個人在深山裡「獨處」,體驗荒島求生的感覺。他的教育方式,從來不是課堂上的理論,而是從登山、大自然裡讓學員們嘗試、體驗挫折、甚至受傷,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被稱為冒險教育家的謝智謀,人生也有許多轉折,在他出版的《登峰》一書中,就曾自述他也曾經是個不愛唸書、混黑幫的不良少年,但當年他遇到一位願意不斷給他機會的好老師王良,一直鼓勵他,不看輕他,在溫暖的愛的包容之下,謝智謀終究願意給自己慘綠的青春一次畫上虹彩的機會,他真的拿起課本認真念書,考上師大體育系,後來還到美國唸碩士。
看起來混亂的青春期,在大學與研究所後,好似亮麗了起來,但,生命是一條曲線,就在高山與低谷之間迴盪,為了感情,以及異鄉生活的憂愁,讓謝智謀的生命又再次排迴在水果刀上。無論如何,他是個有福的人,信仰讓他把一切轉為正向的生命力量,得獲重生。
因為,他走過幽谷,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有信心邁向自己的人生。
以下將摘錄小謀老師《登峰》一書中:「服務學習」篇章,讓你看到他如何帶著學生為當地概學校、廁所,從走進別人的生命裡,去打開自己希望與更寬廣的人生。(文/薛怡青)
服務學習
過去幾年來,透過冒險課程來進行學習,雖然學員的生命有很大的成長,但是這種學習始終是回歸到個人身上,有其侷限性。因此從二〇〇七年開始,我決定將服務學習加入學習計畫之中。
金恩博士說:「人只有智能是不夠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只是造就自己,最終目的是要將自己所學的貢獻這個世界,使他人和環境變得更好。如果失去了品格,就算培養出再多高級人才,也只是讓菁英站在領導階層,像吸血鬼般吞噬社會資源,把國家導向毀滅。
但是學校目前提供的品格教育,大部分是透過講座、閱讀、說故事等方式,缺少體驗與實踐的精神,很難內化於學生的靈魂。透過服務學習,我讓學生去關心這個世界,察覺他人的需要。〇七年,我們為尼泊爾的小學蓋教室、義診;〇八年,幫助非洲坦尚尼亞的小學蓋廁所,教他們拍照;〇九年,帶十個弱勢青少年到紐西蘭挑戰一千兩百公里的單車環島,鼓勵他們勇於夢想。
常會有人質疑這樣蜻蜓點水式的服務學習,能帶來多少改變?說實話,我不覺得我們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服務,就可以改變那個地方。那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