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從未公開過的電影秘辛,名導御用的攝影指導─杜可風獨家專訪

2015-09-09 15:56

? 人氣

杜可風個人收藏檔案:張曼玉在她的專屬休息室。

杜可風個人收藏檔案:張曼玉在她的專屬休息室。

「電影攝影師是最貼近演員的人。我們是演員的第一個觀眾,所以一定要即時回應他們、對他們負責,成為值得他們信任的知己,因為當我們愈投入,觀眾也會愈投入。」

杜可風是全世界最大膽又最傑出的電影攝影師之一。他在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澳洲,但大半的職業生涯都待在亞洲。一九八三年,他首度擔任攝影指導,在那之前幹過鑽油工、牧牛人和中醫師。他成為攝影指導的契機,來自台灣導演楊德昌,後者看到他的 8 釐米和錄影帶作品後為之驚豔,請他來為《海灘的一天》(1983)掌鏡,成了他的電影處女作。杜可風的中文流利,後來逐漸成為香港和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影攝影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Interview

我們這一行做的事,是希望可以讓人對影像產生共鳴。電影攝影師的作用像是一座橋樑或管道,連結觀眾與攝影機前的表演。對我來說,電影只關乎三種人,攝影機前的演員、觀眾,以及這兩者之間的溝通人:電影攝影師。

當然,電影製作的幕後有一群人各司其職,還有導演和製片來促成與觀眾的溝通,但為了使這種「銜接」能夠直截了當又令人信服,我深信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隱身幕後,使自己消失,好讓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通道暢行無阻。

我的合作對象大多和我成為朋友,產生一種情誼關係。我花了很多年的人生,跟王家衛和其他許多有天賦又用心的導演共事—如果我不愛他們,何必跟他們合作?何必花六個月—《2046》這部片的話,花了整整四年—跟沒有共同目標和奉獻精神的人打交道?我們看到不少人跟一些混蛋共事,以為可以藉此擴展他們所謂的事業。有很多西方導演都是混蛋,一定得跟他們劃清界限才行。沒錯,友誼是合作的首要條件。

大多數時候,導演們都拿我沒轍。我想是我逼得他們不得不「縱容我」,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或許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成果。王家衛常說:「杜可風,你只能做到那樣嗎?」而我也覺得他是對的。他的言外之意是:「我要你做得更好。」和「你真的以為那樣就夠了?」他知道我能表現得更好,但除非你逼自己跨過你以為的極限,否則你不會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好。「你只能做到那樣嗎?」這是事關重大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不會再發生一樣的事了。」我經常因為這樣而有超越自己的表現,這全是因為我有演員的信任和工作人員的支持。

電影攝影師,杜可風 Christopher Doyle
電影攝影師,杜可風 Christopher Doyle

毫無疑問的,電影是集合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超乎個人想像,而且有機會超越小我的任務;它已經寫好在那裡,等著我們把它呈現出來。當你在影像或動作中,又或者是在攝影機、空間和該空間內那個人物的關係中,找到一種表現的形式,免不了會為之驚嘆。但它其實一直都在那裡,只是直到你發現它才會真相大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