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你對於未來的手術房有什麼想像?除了充滿各種最新科技的精密儀器外,手術房還有什麼必備的要素?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中,秀傳紀念醫院將以「未來手術房」為主題進行專業論壇,而在展覽之前,秀傳紀念醫院院長李佩淵醫師,也預先分享了未來手術房的核心觀念。
從系統林立到整合 手術室越來越智慧
「『未來手術房』,這其實是個漸進的發展。」李佩淵醫師分享,在過去20多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及突破,越來越多單項的系統開始出現,不論是手術台、手術燈、影像系統、麻醉系統……等可能都有各自獨立的系統,讓手術房變得非常複雜。因此,手術房演進的第一個需求,就是讓系統可以彼此整合。
經過整合後,手術房演進的下一個階段,就是要讓整合後的整體運作可以更有效率,系統比起各自獨立運作能發揮更大價值;而在擁有效率後的下一個階段,是讓手術房變得更有智慧。因此隨著手術房不斷演進,開始出現非常多導航、手術機器人加入手術房之中,在開刀房的後勤系統也開始出現機器人,在醫聯網的概念下,讓手術房無論是在針對病人的治療成效上,或是在醫院的維運上,都有更好的運作狀態。
「這些內容整體勾劃出來,就是最近二十年來全世界手術房的轉變。」李佩淵醫師總結,「未來手術房的核心就是:讓手術可以具備更高的安全性、手術可以加精準,而醫師個人的天賦差異以及或然率所產生的手術風險能夠大幅降低。」
影像變立體 手術進行更加直觀
醫療科技的一大發展軸心,始終環繞著提昇手術品質、降低病患風險這個方向,因此李佩淵醫師也分享了秀傳醫院在醫學影像上的應用。「秀傳醫院在過去這十年,在醫學影像的進展相當先進。過去許多影像都是二維平面影像,沒有空間立體感;而現在許多稱之為3D的影像,其實是所謂平面3D,也就是利用高解析度的影像來創造景深,製造出好像有3D的感覺。」
平面的影像對於醫師而言有什麼缺點?在手術進行中,由於缺乏真實的立體感,醫師必須要隨時進行腦手之間的轉換,而無法非常直觀地進行手術。不過透過秀傳所開發出來的軟體,能夠讓2D影像直觀地轉換為3D影像,醫院不需要購買新的3D鏡頭,使用傳統的2D鏡頭就可以在螢幕或3D眼鏡中呈現立體影像,提供更全面的視野,既更方便醫師動刀也降低風險。
3D顯微系統也是相近的概念:目前有許多顯微手術的醫師必須使用非常大台的顯微鏡,埋首進行顯微手術;不過我們現在可以用非常輕便的影像系統及3D轉換系統,讓醫師在動手術的過程中也能維持舒適的坐姿、看著大螢幕來進行顯微手術,也讓手術品質有所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