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知識豐沛、曲庫量大的音樂愛好者,想到夢寐以求的 Google 公司從事音樂串流平台的工作嗎?那你需要通過的第一道關卡會是「蘇珊大嬸測驗」——設計一份播放清單,裏頭包含蘇珊大嬸的歌,且讓蘇珊大嬸的粉絲們會喜歡。假如你被這項測驗弄傻了,那很抱歉,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你。假如你覺得這很容易,再次抱歉,這也並不簡單......。
英國衛報記者Stuart Dredge 在上週報導了Google Play Music 的「歌單主管」(Global Streaming Lead),Peter Asbill 對於播放清單的想法。Peter 表示,設計「蘇珊大嬸測驗」是為了讓你在入門前先把自我(ego)放下。對於深度音樂愛好者來說,蘇珊大嬸的歌多半不夠「酷」,他們根本不買單;可倘若這樣的人不去了解蘇珊大嬸為何能引起大眾的興趣,對 Peter 來說,他就不會是位成功的歌單策畫師(playlist curator)。
串流平台興起之後,也呼喚著歌單時代的到來。Apple Music、Spotify 甚至台灣的 KKBOX 都在組織專人團隊,大量生產歌單,而 Google Play Music 也不例外,可比較特別的是,它的使用者們無法自由選擇歌曲,而是透過類似收聽廣播的方式,較為被動地聽到「情境歌單」(contextual playlist)。
Google Play Music 歌單主管 Peter Asbill 是這行的資深前輩,他的前東家是最早一批製作情境歌單的網站 Songza。2014 年,Songza 被 Google 買下之後,他也順勢加入 Google Play Music。對 Peter 來說,這場「歌單大戰」的獲勝關鍵是,平台如何在對的時刻推薦適合的歌單給使用者。響起的音樂總能妝點每個當下,可思考使用者會在甚麼情境之下點開 App,然後安排適合的歌曲給他們,這樣的服務才是他們要做的。Peter 的願景是:「在未來,你不必去搜尋或瀏覽歌曲,而是讓對的音樂找上你。」
這樣的目標,Peter 認為可以讓 Google Play Music 與其他串流平台如 Spotify 等,透過大數據演算法來製播歌單的平台作區分。他們想的不是教育聽眾,不是讓你知道甚麼音樂是酷的好貨,甚麼是爛貨,不是讓聽眾發現新玩意兒,而是讓聽眾覺得爽,並能找到平衡,在爽的範圍內,聽進沒聽過的歌。Peter 說道: 「我並不想要歌單策畫師們重複那些千篇一律的熱門歌曲,但我也很討厭那種,會在夜店指導你甚麼是好品味的 DJ。那是最爛的 DJ!你只是來跳舞而已,他們卻想在這開班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