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幸好有貴人引薦,認識了作家及與文學相關人士,最幸運的是獲得當時編撰台灣民俗文物的池田敏雄(1916-1981)介紹,認識了王詩琅(1908-1984)。王詩琅的寫作範圍廣,作品包括小說、台灣歷史、民俗、人物、兒童文學、民間故事等。
河原功在「講座 台灣文學」一書中撰寫有關日本作家所看到的台灣原住民,也撰寫楊逵的生涯,討論楊逵文學所表達的抵抗精神。
對楊逵作品研究專精的河原功在著作「被擺布的台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中探討楊逵的作品和事蹟。河原功與楊逵私交不錯,楊逵訪問美國要回台灣前,取道日本,當時拿到的簽證可在日本停留2週,結果楊逵寄住他家10天。
河原功認為,二次戰後台灣出版的小說大多是配合當時執政黨國民黨的意向所寫的,或是與佛教有關的小說,這些不具台灣特色,所以他研究的對象以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為主。
河原功1990年左右結婚生子,去台灣的機會幾乎沒了,正想放棄研究之際,1994年受邀到新竹清華大學一場台灣文學的國際研討會做專題發表。這是一場大型研討會,他驚覺原來有那麼多人想研究台灣文學。河原功說,主辦這場研討會的教授陳萬益當時對他說,台灣人對台灣文學的研究遠遜於日本人。不過,以這場研討會為契機,後來研究台灣文學的學者陸續增加,不知不覺增加了許多。他再度下決心要好好研究台灣文學。
原本研究台灣文學的日本學者不多,但後來透過教學,研究的日本學生漸增。有很多學生連台灣的事都不清楚,所以河原功會先講解台灣的文化、歷史,再指導台灣文學。
河原功說,日本台灣學會(The JapanAssociation for Taiwan Studies)約在20年前成立,會員約400人,其中研究台灣文學的約有40、50人,不算多,但台灣文學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後來,撰寫戰後台灣文學的作家陸續增多,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漸興盛,研究戰後台灣文學的日本學者也漸增。
河原功認為,如果沒有資料,很難研究台灣文學,所以他努力提供相關資料,包括推出相關文獻的複刻版。他說,這樣可吸引人關注台灣文學,如果沒有相關文獻,台灣文學研究無法奠定基礎。
日本學者岡崎郁子的著作「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於1996年出版,她說:「台灣文學不是中國的邊陲文學。」
她在這本書的序中說:「台灣文學」一詞,在日本取得「市民權」是在這本書出版前約10年的事。在那之前,在日本是以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為主,1970年代後半開始,有關台灣現代文學的論文漸漸出現,但台灣現代文學經常只被放在中國文學中邊陲文學的領域,或只當成中國文學新的可能性之一。
針對台灣文學的定義、是不是中國文學一部分的問題,河原功表示,不要將台灣文學特別定義,較能賦予彈性,不會有排他性。在日本,有的大學有台灣文學研究講座,但沒有專門的學系,在中國文學系或日本文學系中有學者研究台灣文學。
河原功對自己近半世紀以來培育不少研究台灣文學的學生,感到幾分驕傲。他的學生中,有人已拿到博士學位,在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任教。不過,他說,相較於日本近代文學會會員2000多至3000人,他期盼在日本研究台灣文學的人數能增加。
河原功1948年生於東京,成蹊大學文學碩士,曾任成蹊高中教師,於2010年退休。之後擔任東京大學文學部、日本大學文理學部兼任講師,開設台灣文學課程。
他的著作有「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日本殖民地文學精選集‧台灣編」、合著的作品有「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 日本人作品集」、「台灣人作品集」、「台灣文學集成」、「邁向台灣文學研究的道路」、「台灣渡航記 從霧社事件的調查到台灣文學的研究」等。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