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其實沒有那麼糟,也沒有台北人說的那麼落後

2015-11-08 10:00

? 人氣

基隆人才懂的滋味(圖/neverbutterfly@flickr)

基隆人才懂的滋味(圖/neverbutterfly@flickr)

當林強唱起基隆碼頭腿路邊那個賣黑輪的阿伯時,這個兒子就知道,他的故事也被唱在那首歌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是真的有被唱到,當年林強也不可能認識他,他沒有像歌中的男主角那樣,在基隆碼頭打工後來還去台北開車行,他幾乎都留在基隆,連工作也沒有離開。因此,他更有資格,將那個阿伯的攤位納進他的故事。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一個故事,從他小時候住的眷村和後來住的社區向基隆碼頭走去,就會經過阿伯,每個基隆小孩都這樣叫他。頂著龍鳳腿和燒賣的招牌,「燒賣」寫成「燒邁」就這樣一直錯下去。

他喜歡吃的是那味龍鳳腿,有別於其他攤位賣的龍鳳腿,阿伯的口味是蒸的。

他在電視上看到有個男人說,阿伯賣的龍鳳腿是基隆人才會來找的道地味道。沒錯,他也是這樣想,不管天黑了、潮漲了,不管基隆怎樣的變和不變,他只要想到有個阿伯的攤位一開就是幾十年,遠比他的生命還長,他想,也許這也是基隆人的一種幸福。

他跟電視上出現的那個男人住在相同的社區,以前,那一帶都是眷村。那個男人回憶道,他小時候的家只有一面牆,其他的牆都是別人家的。他家還好,但隔著牆,就能聽見隔壁的吵架聲、電視聲和炒菜聲,有時他甚至懷疑可以聽見打鼾聲。

「但是,如果你真的住下來,」這個兒子說,「你就會發現基隆其實沒有那麼糟,也沒有台北人說的那麼落後。」龍鳳腿,其實也是這樣的一種食物。

基隆有許多魚漿做的小吃,更有名的天婦羅就是,魚漿標記著基隆還是座小漁村的過往,沒有賣掉的、眼看就要過時的魚類磨成漿,祖先的克難吃食發展成子孫的特色,有人想要急於擺脫,以為那像是種不光榮的印象,也有人回頭擁抱。當年,漁村裡的小孩不太有機會吃到雞腿,大人於是用魚漿做成雞腿的模樣,油炸過後定型,就跟孩子說這是雞腿,還取了個比雞腿更冠冕堂皇的「龍鳳腿」名稱。小時候,他爸爸沒有跟他這樣提起過,但他說,有一天,他會跟孩子講這個故事,「然後,我會跟孩子走同樣的路,來吃這家龍鳳腿,當然,如果阿伯還在的話。」二十年來,阿伯幾乎總是沉默寡言的模樣,他也沒有像林強歌中的男主角那樣,因為阿伯的一席話而改變了一生,但是,如果有一個人這樣的堅持著做一件事,讓想起來的人都覺得感動,已勝過千言萬語。

不管天怎樣黑下來,不管雨什麼時候會下,不管火車來或不來,龍鳳腿是屬於他這一代基隆人的資產,他的幸福滋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九歌出版《散步去吃西米露:飲食兒女的光陰之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