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哲學之道」這名字怎麼來的?櫻花盛開時節,這裡美得讓人屏息…

2015-11-13 09:30

? 人氣

清水幾太郎與西田幾多郎。兩個人的名字裡都有「幾太郎」這個字(「太」與「多」的日文發音相同),不過社會學家清水先生的唸成「いくたろう/iku-tarou」,西田先生的則唸成「きたろう/ki-tarou」,從前大學生如果不知道這兩人的名字發音不一樣絕對引以為恥,但現在的大學生又有幾人聽過這兩個人的名字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清水幾太郎是社會學家,戰後原本是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和平主義者,但六○年代安保運動失敗後改而提倡改憲與發展核武。另一方面,西田幾多郎是在戰前西方哲學一面倒的時代裡堅守站在東方基礎、融合了東西特長的哲學家,被譽為日本哲學之父。

那個年代的學生因為「西田先生在京大」,紛紛從全國各地跑來京大聽課,聽完課後一定要到現在疏水旁的哲學之道散步。

這條「哲學之道」北起銀閣寺、南至若王子一帶,是條長約一點五公里的琵琶湖疏水支線旁的小徑。沿途會經過銀閣寺、法然院、安樂寺、永觀堂等知名景點,春天時,將近五百株櫻樹開成了偌長的櫻花隧道,秋時則是紅葉染紅了天地,是條景致相當迷人的散步小徑。

聽說這條小徑被稱為「哲學之道」的原因,是因為西田以前都在這兒漫步思索。他的學生總是在他散步時圍繞在他身邊,把他說的話一字不漏的抄寫下來,現在還留下這樣的小故事。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京大醫學部的學生被徵召去參加太平洋戰爭前模仿德國的海德堡哲學小徑,為這條路命名。德國的哲學小徑也位於河畔,即將遠赴戰場的學生便把這裡也稱為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的兩側種滿了櫻樹,人人都說,櫻花盛放的時節最宜散步。但櫻花一瞬即逝,你才見它盛放,轉頭便謝了滿地,那些把這條小徑取名為哲學之道的醫學部學生也幾乎全如櫻花散落般在戰地凋零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足文化《京都原來如此:千年古都的風俗、習慣、飲食文化解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