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秋季除了觀賞緋紅的楓葉,享用肥美的秋蟹和香郁的松茸料理之外,對大學生們來說,最重大的活動就是「學園祭」,那是用義無反顧的熱血情懷寫下的,青春無敵的一頁。
日本的學園祭有點類似台灣的校慶活動,卻不一定只是為了慶祝學校生日,又有點像是台大的「杜鵑花節」,展現學校與各系特色,不過最主要目的不只在招生。相較於國中、高中的「文化祭」,是中等教育的一環、屬於學校的例行公事,大學的學園祭是「課外活動」,沒有強迫性質,把學校、家長的介入程度降到最低,由學生全權負責籌畫,但青澀中卻有聲有色,有模擬店鋪(如小吃攤販、鬼屋等)、有社團表演、有藝人參與、甚至有選美選帥比賽,精采程度不可等閒視之,比如被視為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早稻田學園祭「早稻田祭」有吸引十幾萬人參與的號召力,慶應義塾大學「三田祭」的慶應小姐選拔,更被視為是登上電視台女主播寶座的跳板之途。
我目前就讀的攝影專門學校,也在10月31日、11月1日舉辦了學園祭。學校特別放了三天假當籌備期,學園祭後又多放一天「整理假」。對於時間就是金錢、只想上課最恨放假的留學生而言,實在有些奢侈,不過在不是學生的年紀當個學生,甚至參與、籌備學園祭,實在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不比東大、慶應、早稻田這些有名大學,我們學校的學園祭更像是為了自己而舉辦,學校中從暗房、底片交換室、廁所、樓梯間到教室,都展示著滿滿的照片作品,學校最長是三年課程,所以以二年級生為籌備委員會的主幹,不過一年級生還是必須準備班級展覽並負責一個模擬店鋪。
礙於語言能力與留學生身份,加上年紀比大多數同學大一點,心裡有著那種「姐姐早就玩過這個啦」的想法,我並不常發言,更像是退後一步的觀察者角色,學生的討論過程非常沒有效率,總是不斷地推翻著上一次的構想,而且會天馬行空提出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經費不夠能力不足),但「學園祭就是『祭典』」,就是要歡騰、要開心、要熱熱鬧鬧的,所以他們不斷地在失敗,又不斷地解決問題。攤位決定開咖啡店,就先從可麗餅的餅皮怎麼做開始學起,調味、失敗、試做、最後好像有點樣子了,衛生先擺一旁(雖然每個動作前都還是會認真噴一次揮發性酒精消消毒),價格佛心,還沒開店就知道會赤字,但每杯咖啡還是認真從磨豆子開始做起。
那些用盡全力的身影,讓我有些感動(當然我也覺得自己滿努力的),雖然每個人都有很多意見,都會提到「我以前高中文化祭的時候」如此這般,也會意見不合擺臭臉,但這才發現他們彷彿就像是以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