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學生甘願延後放學,還可能卡在補習班這關。因為每個學校放學時間不同,會造成家長接送及補習班開課時間困擾,就算補習班不抗議,家長也會間接抗議。因此有學校老師認為,不如讓教育局處統一規定、協調,想彈性調整的學校就不用擔心不同調了。
曾經想試辦延後放學、增加一堂課輔,以照顧弱勢學生的新北市中正國中,為此特地找來學區內各補習班來溝通。學校在與補習班溝通時表示,延後上學是為了提升學生成績,學生成績不好,造成人口外流,補習班也會沒生意。好不容易以此說服成功,也實施一陣子,卻因為老師覺得加課負擔過大而中止試辦。
關卡2 課程塞滿滿,彈性調整空間受限
如果只想延後上學,但不想延後放學,可行嗎?答案是:很難。教育局處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上學時間,但有規定學習總節數、每堂課的時間,以及放學時間,學校能彈性調整的空間不大。高雄市四維國小曾經開過校務會議討論彈性上下學的可能,但一攤開小學生的作息就作罷了。升旗、導師時間、早上規定上四堂課;吃飯、午休,下午繼續趕課。中間還要配合教育部政策,想辦法增加學生運動時數,最後還得趕著放學。
連國小作息都如此緊密,更何況是有十四個科目要上的國中生。如果濃縮朝會、晨光時間、午休,或是導師時間呢?台北市興雅國中老師林淑媛並不贊成:「學校功能並不只是讀書,也要做生活教育。」灑掃、午休等都能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認同,也是重要的品格教育。
關卡3 牽動層面廣,協調有困難
光是刪減課程,就是個難以突破的高牆,但是,彈性上下學的難處還不止於此。幾年前,台東縣想試辦延後上學,但卡關的原因之一竟是「交通」。前教育處處長汪履維回憶,當初顧慮到延後上學,會讓上學、上班車潮都卡在一起,對交通來說是一大負擔。台東縣幅員廣大、交通不便,很多人只能等一天數班的公車,若延後上學,公車也要跟著調整發車時間?還是得發學生專車?眾多考量下,這個提議也不了了之。
延後上學時間的想法,更牽涉到家長、老師生活型態的不同步調。新北市二○一一年的「彈性上下學」調查分析顯示,家長對於延後上學的意願,與城鄉生活型態也有關係。位於都會區的板橋、雙和,覺得上學時間太早的家長比例較高;但三鶯、瑞芳等區域,農、工家庭較多,上班時間早;隔代教養、三代同堂的家庭,習慣早睡早起,加上他們更倚賴學校對孩子的照顧,願意延後上學的比例就低得多。
另外,老師的生活作息也影響校方對延後上學的態度。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曾分析延後上學窒礙難行的主因,是來自教師工會的反對。原因在於,德國的中小學老師有半數已年過半百,屬於早睡族群,也因此多反對延後上學。聽起來荒謬,但卻點出延後上學牽動層面之廣,使得這件事無法單單從孩子的健康與學習層面來考量。